连日酷暑,热浪侵袭着江城武汉,一箱箱矿泉水、一个个“清凉能量包”正在街道工作者和快递小哥之间传递。一瓶水解的是渴,润的是心,当高温预警持续鸣响,送到小哥们手中的不仅仅是清凉,更是对新就业群体暖心关怀的力度与温度。
送清凉要实现“新”之所需,把精准服务做到每一位新就业群体心坎上。送清凉活动不能是只是简单的“矿泉水+毛巾”,而应该是一张行走的“需求清单”。平台企业用工高峰与低谷交错,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直播运营等新就业群体的工作场景、风险系数各不相同。这些千差万别的劳动轨迹,要求我们治理智慧不断提升,送清凉不是空调房里的摆拍,若不先问“你需要什么”,再贵的冰袖也捂出汗。只有明确“什么时候最需要补给、最需要什么补给、最需要在哪里补给”的需求,才能实现“清凉”精准派送到心坎上。
送清凉还要搭建“新”之所归,让歇脚、饮水、充电不再是难题。搭建驿站是解决新就业群体“歇脚难、饮水难、充电难”的主要途径。《光明日报》报道了位于北京东城区的一家爱心驿站。推开门,顿感清凉扑面,休息区内微波炉、饮水机、应急药箱等设施一应俱全。沙发上,一名快递员满意地说:“有了爱心驿站,就有了能临时休息、补充能量的地方,下午工作的效率更高了。”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驿站18.61万个,日服务230.97万人次。只有让他们在派送间隙能找到一处可坐、有水、有电的空间,才能真正把清凉从“一阵风”变成“长流水”,把城市的善意转化为留下来的归属感。
送清凉更重要的是守护“新”之所安,要把“送物资”升级为“送知识、送技能、送健康”。高温不只是“热点”话题,更是潜伏在每一次派件、每一趟送餐中的隐形杀手。“科普中国”指出,中暑不只是头晕发热,当环境温度>32℃、湿度>60%时,人体汗液蒸发散热效率骤降,若体温突破40℃,细胞会像“煮熟的鸡蛋”般发生不可逆损伤,死亡率高达50%!更隐蔽的是,高温还会放大交通事故、设备故障、情绪失控等多重风险,往往酿成连锁事故。要降低“热”风险,就要求各个街道、社区充分整合服务资源,积极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高温知识科普活动,提升自救互救能力,让安全知识化作入脑入心的“健康锦囊”。
炎炎夏日清凉至,酷暑清“新”关爱浓,面对高温“烘烤”各省市迅速响应,打响高温“保卫战”。武汉市洪山区也采取一系列举措化解汗水里的“急难愁盼”。珞南街道加强“江城蜂巢”服务保障功能,及时补给“爱心冰箱”冰水、医药箱等,受到快递外卖小哥一致好评。风韵出行开展“酷暑送健康”网约车司机急救知识培训活动,对高温常见急症进行快速识别、正确急救的现场教学,帮助更多司机师傅掌握急救技能,成为城市中的移动“健康守护者”。和平街道联合茶市开展高温劳动保护宣传,协调辖区商户落实高温津贴政策,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
送清凉的本质是城市温度的具象化表达,更是对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的实际体现。要让这份清“新”关爱持续下去,就要倾听需求、搭建空间、解决难题,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才能真正实现“热有所凉、难有所帮、业有所助、心有所归”。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佘欣然(武汉市洪山区委组织部)
责编:沈素芬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