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以乡村旅游的活水持续滋养乡土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6日12:0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当下,乡村旅游正以燎原之势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5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为7.07亿,同比增长8.9%;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这不仅展现了乡村旅游的红火发展态势,更凸显了它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

乡村旅游的兴起,源于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网络传播的三方驱动。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与高压工作的裹挟下,人们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慢节奏田园式生活愈发渴望,生态环境、特色民俗、特色美食也就成为了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而这也正是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同时,政府持续加码的帮扶,也让乡村的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助力,让乡村美景与文化迅速“出圈”,吸引了更多人走进乡村,这些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乡村旅游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它具有多维度的综合效益。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变现。在湖北,神龙架的原始森林不再只是自然景观,而是成为了带动周边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近三年,神农架每年接待中外研学团队200多批次,成功让村民的收入轻松上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茶园不再只是茶叶生产地,更是成为推动农旅融合的“绿色引擎”,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这些生动案例,彰显了乡村旅游赋能生态价值的力量,把生态优势变成了致富底气。

乡村旅游推动乡村“内外兼修”,不仅美了村容村貌,还富了精神世界。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以苗族文化兴旅,当地依托苗族文化修建文化广场,让乡村焕然一新。节假日里,村民们就在广场上载歌载舞,与来自各地的游客友好交流,让游客们走进乡村,不仅能感受山水风光的惬意,还能体验乡村文化的魅力。这也有效增强了村民和游客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村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富足。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意义不止于经济增长,更让村庄“换新颜”,村民“焕精神”,既有增收的信心,又有对美好生活的底气,让乡村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如何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不是简单的“农家乐升级版”,而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这既需要诗意的田园想象,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要想乡村旅游向更深层次发展,需从科技、文化、人才三个方向发力。以科技为翼,让农耕文化资源完成数字化升级。以文化为魂,促进非遗的活态传承与文创产品开发。以人才为基,打造一支能支撑乡村旅游持续运营的主力军。

中国作为农业强国,完全有条件以乡村旅游为基点,推动多产业协同发展,为和美乡村建设探索更多可行路径。未来,我们期望能看到更多乡村从“一时的流量焦点”变成“长久的发展标杆”。愿乡村旅游这股活水能持续滋养乡土,让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乡野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岁月中焕发长久的生机与荣光。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玉婷(宜昌五峰)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