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8月13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良军在武汉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当下把握好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同样需要我们立足历史规律,明晰方向路径。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辉煌成就。然而,城市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绝非规模越大越好。当前,城镇化正从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发展,城市进入存量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因此,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其引领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键。党的基层组织是执政大厦的根基,是连接党心民意的桥梁。无论是武昌区百瑞景社区整合资源成立的“百事帮”工作站、长城汇楼宇探索的“526”(我爱楼)党建工作法,还是青山区青和居社区推行的“三治一服务”模式,都代表了要通过建强堡垒、创新机制,使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深深扎根于基层土壤,转化为适应新阶段要求、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实际治理效能。
在城镇化新阶段,治理的核心课题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这就要求党建引领下的治理创新,必须精准聚焦新阶段的新需求。评价治理成效,关键看群众满不满意。杨园街道近期在数创大厦举办“守护楼宇青年健康”主题活动。活动设置健康检测建档、专家义诊、趣味互动等环节,通过专业健康服务和轻松互动形式,为构建健康和谐的楼宇职场环境注入新活力。这些探索之所以有效,根本在于回应了城市发展转型期不同群体的具体关切,把服务做到了群众心坎上。提升治理水平,绝不能脱离实际搞“花架子”,必须紧紧围绕新阶段城市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升内涵、优化服务、增进福祉。党建引领的实效,就应体现在精准对接需求、高效解决矛盾、务实推动发展的每一个具体行动中。
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创新,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其核心价值始终在于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治理的成效,最终要看群众是否感受到办事更便捷、矛盾更易解、环境更舒适、生活更有盼头。这就要求基层工作者要多以“群众视角”看问题,当前在武昌区“听总书记的话”系列活动中,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生动实践中,必须常怀深厚为民情怀,始终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治理的得分都要由人民评判。人民群众获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检验治理成效最根本的标尺。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水平,其终极目标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也是城市发展规律中“一切为了人民”的目标。
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发展阶段,城市发展的根基必将更加稳固。强化党建引领,是一项关乎长远的基础工程。湖北各地应深刻领会省委要求,将党的组织优势持续转化为治理优势。要着眼城市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建强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使其成为凝聚力量、服务群众的坚实核心。要鼓励和支持像“百事帮”“邻里小站”这样源于实践、富有生命力的服务模式不断涌现和深化,推动更多像“526”工作法等创新经验因地制宜地在更广阔领域推广应用,期待能探索出更多符合本地实际、体现时代要求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丽雅(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