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良军在武汉调研基层党建工作,在武昌区中南路街道百瑞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长城汇楼宇,何良军深入了解下沉党员之家、“百事帮”工作站、邻里小站等建设运行情况,听取社区发动青年群体参与治理、“526”楼宇党建工作法等情况介绍。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如何将青年群体的活力转化为基层治理动能?武昌区中南路街道百瑞景社区坚持精准对接需求、完善服务体系、健全长效机制,用“双向奔赴”的智慧,让青年从“社区过客”化身为“治理主角”。
读懂青年需求,才能叩开参与之门。基层治理若想撬动青春力量,首先要摒弃“想当然”的服务思维,真正走进青年的生活场景。依托青年跑团、足球队等兴趣小组“破冰”,用共同爱好搭建沟通桥梁;通过网格员“5+1”工作法、楼栋议事会等线下渠道,以及业主群、线上调查等线上方式,动态捕捉青年在子女教育、文娱交友等方面的真实诉求。这种“兴趣切入+精准问需”的组合拳,让社区服务不再是“自弹自唱”,而是与青年需求同频共振。
服务青年成长,方能凝聚共治合力。只有让青年感受到社区的“温度”,他们才会回馈治理的“热度”。社区要聚焦青年“急难愁盼”,将服务做到他们的心坎上,比如寒暑假托管班解决“带娃难”,改造的闲置核酸亭提供磨刀、义诊等便民服务,“邻里元空间”提供新的社交场景......这些服务看似细微,却精准击中了青年在生活、社交、成长中的痛点。社区还可实行积分兑换制度,将服务与激励挂钩,让青年志愿者能凭积分兑换折扣优惠,用“小实惠”撬动“大参与”。
健全长效机制,让青春力量持续涌动。基层治理的可持续离不开机制的保障,让青年参与从“偶然”变为“常态”。依托地缘、业缘、趣缘,建立自己的“青年牛人库”和“邻里帮帮团”。从政策制定到日常事务,从大型项目到邻里小事,青年都能找到参与的切入点。建立三级议事机制、关爱照护机制、文化营造机制,社区邻里议事会、小区青年议事会、楼栋“家长里短议事会”三级联动,做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从物质激励到精神认同,从个人成长到家庭关怀,机制的温度让青年参与不再是“额外负担”,而是融入生活的“日常选择”。当参与社区事务成为青年的生活方式,基层治理便有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当青年与社区的“双向奔赴”成为治理常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基层治理的创新,更是社会活力的迸发。青年在社区找到归属感,在服务中获得成就感,在参与中实现价值感,他们便从“过客”变为“主人”,从“参与者”成长为“引领者”。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角色转换,而是社会治理生态的良性循环。当党建的“红线”穿起青年的“珍珠”,当制度的“框架”托起创新的“灵感”,基层治理便不再是单向的“管理”,而是双向的“共舞”。这种共舞,终将舞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最美风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时宝韫(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中南路街道办事处)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