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的社会群体正在细化分化,对这些年出现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在管理服务上要跟上,填补好这个空白。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务。”随着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新就业群体在城市运行中已不可或缺,在畅通经济循环、服务社会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激发这一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让其真正融入城市治理体系?武汉的生动实践给出了答案。
服务的温度决定治理的效度。新就业群体每天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的急难愁盼从来不是小事。过去,骑手们常常面临吃饭难、歇脚难、住宿难等困境,在城市中往往缺乏归属感。如今,在江岸区、武昌区的街头巷尾,这些骑手有了新的“归宿”。江岸百步亭的户外驿站,社区和美团平台携手为骑手打造了一片歇脚地,休息、冲凉、就餐、观影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武昌南湖街道更将闲置售楼部改造成智慧小哥公寓,让骑手真正实现住有所居。这些举措看似简单,却精准回应了外卖小哥这一群体的核心需求,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当城市为他们搭建“温暖港湾”时,他们便对这片土地产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认同,这种认同正是基层治理的情感基石。
供需的精度拓展治理的广度。城市治理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弯下腰听听心声,真正把服务做到心坎上。不少社区曾苦恼,骑手送餐行动匆匆,与社区活动如同“平行线”;骑手也常抱怨,小区“进门难、找楼难、如厕难”,效率大打折扣。这种双向困扰,本质上是治理中供需错位的体现。如何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江岸区社区干事开启了“沉浸式体验”,亲自体验配送中的困难后,积极推动物业提供“共享拖车”、居民发起“帮按电梯”、门岗开放卫生间。武昌南湖街道精心绘制“骑手友好路线图”,并将楼栋标识移到大门正上方,夜晚反光设计让骑手再无送错地址的尴尬。当治理者放下“管理者”身段,深刻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从“供需错位”到“按需供给”的转变,让基层治理实现从“粗放管理”向“精细服务”的进阶。
认同的高度涵养治理的深度。“过去跑单眼里只有单子,现在心里装着社区事”,一位骑手的心里话道出了关键。从江岸百余位骑手组成“急先锋”志愿队,上报近百条公共设施损坏隐患,到南湖骑手们救助中暑老人,在应急时刻随叫随到,他们拥有了“社区管家”这一新身份。长期以来,新就业群体在城市治理中往往处于“隐形”状态,缺乏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和平台,其治理潜能被严重低估。而武汉通过一系列举措,让他们感受到了被尊重、被需要,更找到了参与城市建设的切入点。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仅是“被服务者”,更是“治理参与者”。这种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的转变,让这一群体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力量,将个体力量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增量。
城市的文明高度,从来不取决于地标建筑的高度,而取决于对每个奋斗者的态度。当城市把新就业群体的需求放在心上,他们便会把城市治理的责任扛在肩上。当更多地方用精准服务温暖人心,用开放平台凝聚力量,定能让每个为城市奔忙的人,与城市共成长、同幸福,让基层治理展开新的篇章,让武汉这座城市书写新的故事。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晶(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