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本质是人的聚集,品质是人的关怀。近日,宜昌入选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宜昌通过优化城市生活服务网络,不仅缩短了生活物理距离,更拉近了社区心理距离,构建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享的宜人之城。
曾经,城市规划聚焦交通、产业、住房等宏观层面,忽视居民日常生活便利性,居住在繁华商圈旁,却为修鞋、买菜奔波数公里。近年来,宜昌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抓手,推动城市服务向社区下沉,让居民步行15分钟内实现“吃喝娱乐购”。社区暑期托管班化解“带娃难”;幸福食堂让老年人6元吃饱,还能休闲社交;小区便利店叠加快递代收、洗衣服务;地库自助洗车驿站省时省力……从“银发族”到“Z世代”,不同群体的需求得到精准满足,城市的温度在细节中悄然传递。
便民生活圈的建设,不是简单的设施补充,更是城市空间重构与治理方式的革新。通过“微更新”手法,将边角地转化为口袋公园、24小时健身房;将闲置社区盒子,升级为快递终端、充电桩。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既保障“菜篮子”“米袋子”等基本所需,又满足咖啡店、书店等品质追求。这些改造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而是结合社区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文化特征的精准施策。便民设施还成为城市精神传播载体,彩绘“宜昌好人”故事墙、非遗手作体验区,让城市文化在细微处生根发芽。
宜昌城市治理的创新实践,是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成功。政府通过政策统筹,将生活圈建设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有机结合,以租金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吸引社会资本。各社区普遍成立的生活圈议事会,由居民代表、商户、物业共同组成,每月定期协商,让设施改进和活动组织更接“地气”。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让服务可持续,让居民有归属。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在重塑邻里关系、改善社会生态。公共空间优化、社区活动增多,让居民在买菜、健身、闲聊中重建邻里,这种关系不仅停留于表面寒暄,更是实实在在的互助网络,独居老人“结对”关照,双职工家庭放心托付孩子,商户与居民互信互惠。同时,步行范围内解决大部分需求,减少了机动车使用频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城市服务更便利、更温暖、更具长久活力。
宜昌,宜人之城,昌盛之地。如今,宜昌市民正在步行范围内抵达生活所需、情感所系、精神所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这座城市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娅(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