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文明升学,有礼更有面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19:4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山水一席纳凉意,龙吟清风贺云程。8月15日,在蝉鸣阵阵的盛夏时节,一场特别的集体升学礼暨纳凉活动,在秭归县两河口镇香龙峡谷热闹开场,40名学子欢聚银杏树下,携手走过“知识之门”。从“宴”到“礼”,一场文明新风之变,如同一缕微风,轻轻拂过心间,让人倍感温暖舒适。

每逢暑期,录取通知书一到,紧随其后的便是大操大办的升学宴,不少家长不重“里子”重“面子”,讲排场、比阔气,在嘉宾宴请上广发邀请函,在酒席安排上下足真功夫,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容易滋生铺张浪费、奢靡攀比之风。其间,有的人动辄收到数封甚至十多封请帖,背上沉重的“人情债”,让人不胜其扰、不堪重负。而对于学子们来讲,在这种氛围中,也难以真正体会到升学的纯粹喜悦和对未来学业的无限憧憬。

在香龙峡谷,这场走下舞台、亲近自然的集体升学礼,正是对这种不良风气的有力回击。在这里,没有致辞答谢、推杯换盏,只有山水为席、清风作贺,从升学大礼包到王者荣耀对抗赛,从泼水大战到吃瓜比赛,学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庆祝金榜题名,共话同窗情谊。这一重要时刻,自然少不了父老乡亲的共同见证,相较以往吃席不同,而是一首歌、一支舞,用乡音乡韵为学子鼓劲。不禁有人感慨,“人情债”少了,人情味浓了。这场悄然发生的变化,正让升学的仪式感回归本真。

从文明新风的实践变化来看,集体升学礼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一方面,它改变了刻板的大众观念。在传统的升学宴中,人们更加注重形式和排场,而集体升学礼则将重点放在对学子的鼓励和对知识的尊重上。通过这种新体验,让大家意识到,升学的意义在于对知识的追求和个人的成长,而不是一场奢华的宴席。另一方面,它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举办集体升学礼,让学子们感受到来自全镇的关怀和祝福,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同时,也让其他村民看到了文明新风的魅力,激发了大家弘扬文明新风的热情。

给升学宴“降温”,让升学礼“成常态”,需要凝聚多方共识。一方面,当地政府部门可通过制定相关制度进行管理约束。譬如,沭阳县创新推出《人情新风“宿9条”》,率先通过系统性倡导,从教育系统入手,发动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协同推进,迅速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另一方面,村组(社区)可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的庆祝方式。譬如,兴山县古夫镇丰邑社区把“我为学子送鼓励”活动办成“学习经验交流会”,不仅为学子们送上升学礼包,还邀请优秀毕业生登台分享学习心得,让活动更具教育意义。这些有益尝试,都值得借鉴推广。

升学的背后,学子才是主角,奋斗才是真谛。不妨尝试着用一场别出心裁的升学礼替代大操大办的升学宴,或许这样,更能留下回忆、满怀期许,让文明新风拂遍城乡、浸润人心。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郝明曦(宜昌秭归)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