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减负不减责,基层更有干劲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8日20:40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作为党心民心连接的第一线,是政策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如同大厦之基石,直接关系着国家治理效能的高低,影响着群众获得感的强弱。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基层减负工作逐步迈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2024年8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出台,为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遵循。在这一规定的指引下,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如百舸争流,各展风采。

湖北省积极响应,出台了一系列硬核措施,从“真减负”“减真负”的理念出发,推动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转变作风,让治理效能更大程度地惠及各族群众。荆门市东宝区浏河社区拆牌归位,将 18 块分散的服务牌整合为便民服务清单,让群众办事找得到门、对得上号,就像为群众打开了一扇便捷办事的“大门”;宜昌市清理考核项目,为基层干部松绑;襄阳市户户走到送政策下乡,让政策如春风般吹进千家万户;黄冈市数字政务简化流程,让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各地区各部门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持续对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问题开展整改整治,切实精简文件、严格精简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规范借调干部、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规范明晰基层权责,为基层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关部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显示,规定出台一年来,认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效果好和效果较好的比重达到 95%以上,这一数据无疑是对基层减负工作成效的有力肯定。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个别地方仍存在形式主义的束缚。有些地方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惯性思维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借减负之名行懒政之实的苗头也值得警惕,这些问题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礁石,随时可能阻碍基层减负工作的顺利推进。

“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减负不是减担当,而是要为担当者扫清障碍。为基层减负,首先要明确权责,让基层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少些模糊地带,不做无用功,把精力用在给群众办事、做服务上,就像为基层干部绘制了一张清晰的“作战地图”;要通过数字政务赋能基层,让数据多跑路、干部群众少跑腿,实现政务服务的“一键直达”;更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撑腰,为负责者负责,让他们卸下包袱后敢闯敢试、善作善为,激发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基层减负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同攀登一座高峰,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们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让干部轻装上阵、为群众办好实事,真正做到减无谓负担、赋实干能量、强治理效能、促长远发展,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基层工作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楠(“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