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鹤楼影与汉江水韵的交汇处,2025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汉超联赛,正以奔腾之势搅动江城大地。这项扎根本土的足球赛事,不仅延续着城市的文脉,更升腾出浓浓的烟火气,打开了文体旅融合的新局面。传统与现代,在这片绿茵场上激情碰撞,也让这座城市的精气神跃然而出。
一城文脉,筑起了赛事的基石。汉口老租界,百年红砖墙下,江岸区代表队的球员奔跑的身影与巴洛克风格的老建筑相映成趣。经开区训练基地旁,车谷生产线轰鸣不断,为球场上的呼喊注入了铿锵的节奏。联赛特意把一些比赛安排在武昌首义广场、汉阳古琴台这样的文化地标旁,让每一次传球、每一次拼抢,都浸润着历史的记忆。江夏球迷披上“黄忠”的戏袍高声助威,蔡甸方阵里有人扮成哪吒,呐喊“我命由我不由天”,汉绣传承人设计的“凤舞楚天”围巾,成了看台上一道流动的风景。汉超联赛把武汉人骨子里的坚韧和进取写进了比赛,老传统也照样迸发出新光芒。
万家烟火,聚起了人心和温情。硚口一家小餐馆的王老板披上23号球衣上场,十几个街坊自发组织去给他加油,这画面一度刷屏本地热搜。联赛设置了“城区组+高校组”的双轨赛制,江夏生物医药企业的研究员脱下白大褂就成了边路快马,洪山高校的学生放下书本变身中场核心。没有明星,没有天价预算,但普通人在这场“草根联赛”里找到了归属。更暖的是,青山社区的球场边,有人支起铁板烧烤摊,一边看球,一边还给客队球迷推荐美食。足球成了情感的纽带,也让钢筋森林里重新飘起了邻里之间的烟火气。
多产融合,打开了发展的新空间。汉超联赛带来的消费热度,清晰可见。武汉体育中心周边商户订单量猛增,酷暑也挡不住老板们脸上的笑意。汉口江滩的主题球场,周末人流量涨了三倍,附近民宿预订率高达95%。市商务局推出“看球消费券”,第一轮就帮本地商家增收1800万元。东西湖区更尝试“赛事+产业园”的模式,球场边的科创园,赛后迎来一批批企业考察团。文体旅在绿茵场边深度交融,也为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汉超联赛的生命力,其实就来自武汉这座城市骨子里的特质。商埠文化孕育的开放包容,码头基因留下的拼搏劲儿,在今天转化成了创新与融合的实践。城市的精神,不在楼有多高,而在普通人参与有多深;不在过去有多辉煌,而在当下奋斗的温度有多暖。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童宇豪(武汉市蔡甸区农业农村局)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