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来到“武汉·理想之地”项目现场调研,详细了解在城市增量小区开发中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试点推进情况。省长一路调研,一路思考,一路部署,要求项目单位要高标准建设“好房子”,高品质配置“好服务”,依靠卖好房子形成短期资金回笼,依靠卖好服务形成长期现金流。这番叮嘱,直指房地产行业转型的核心关键,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武汉·理想之地”项目的创新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房地产行业转型发展的美好前景,闪耀着行业转型的智慧光芒,见证着一场从“建造房子”到“享受生活”的模式转变。
以匠心筑就好房子。何为“好房子”?它绝非仅是地段与面积的堆砌,更应是绿色、健康、智慧、人文的共同体。它意味着更合理的户型设计、更过硬的建设质量、更环保的建筑材料、更智慧的家居体验。这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有所居”基础之上“住有优居”美好期盼的物理载体,是短期内赢得市场、回笼资金的硬实力的体现。打造“好房子”,是对企业专业能力、责任良心和品牌信誉的集中考验。“武汉·理想之地”对“好房子”的理解,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居住功能。在这里,“好房子”不再是营销口号,而是贯穿始终的建设理念。项目秉承“以全球视野,敬时代作品;以极致匠心,筑理想之地”的开发理念,将产品品质提升到新的高度。从规划设计到材料选择,从施工工艺到质量监管,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坚持高标准建设,专心致力于让每一位业主都能真正感受到“好房子”带来的品质生活。这种对产品力的极致专注,使得“理想之地”在市场上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为短期资金回笼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智慧赋能好服务。“好服务”则是为“好房子”注入持久生命力的灵魂所在。它指向一种覆盖社区生活全维度、全周期的运营服务生态。这可能包括优质的物业管理、丰富的社区商业、“一老一小”的照护服务、健康医疗、文化教育、体育休闲等多元业态的融合。通过提供这些高品质、个性化的服务,房地产企业不再是“交房即告别”的过客,而是真正深耕社区,创造长期价值,与业主长期相伴的“生活运营商”。“理想之地”不仅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还整合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各类资源,为业主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从双语幼儿园到康养中心,从健身会所到社区商业,每一个配套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的,旨在满足业主从幼年到老年的各类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存量更新还是增量开发,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提升品质、完善配套、优化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种从“开发商”向“服务商”的转型,正是房地产商业模式重构的关键所在,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创新探索新模式。“武汉·理想之地”的意义却远超项目本身。这种探索不仅关乎企业发展,更关乎民生福祉。当房地产企业真正把重心放在打造“好房子”和提供“好服务”上,人民群众才能享受到更高品质的居住环境,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本质上,这是行业从“金融属性”向“实体经济属性”和“服务属性”的回归,是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的坚实落地。诚然,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探索,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完善支持政策,为企业转型创造良好环境;企业要转变发展理念,从“开发商”向“运营服务商”转型;市民也要转变观念,从关注“买房”到关注“生活方式选择”。多方合力,才能共同推动房地产行业迈向新发展阶段。“武汉·理想之地”项目的探索,完美诠释了李殿勋省长提出的“依靠卖好房子形成短期资金回笼,依靠卖好服务形成长期现金流”的创新商业模式。“好房子”与“好服务”双轮驱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理想之地”。
“武汉·理想之地”的实践,代表着一种崭新的开发理念,不是在建房子,而是在创造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不是在造梦,而是在让理想生活触手可及。我们期待这样的“理想之地”能够星火燎原,催生出更多的房地产时代匠心,最终让更多百姓不仅能住上“好房子”,更能享受到“好服务”,安居乐业,诗意栖居。
稿源:荆楚网
作者:冉纯真(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