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以模式创新引领房地产转型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1日17:3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8月20日,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再度赴武汉市专题调研城市更新和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试点推进情况。这已是半年内第三次就同一主题开展深入调研,充分彰显省委、省政府推动房地产转型发展的坚定决心。从武钢606云谷到联投燕语光年项目,从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到“武汉·理想之地”项目,李殿勋省长的调研轨迹勾勒出湖北省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清晰路径,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启示。

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必须直面“建设标准是什么、资金平衡怎么办、群众工作怎么做”这三个核心问题。湖北省的创新实践表明,关键在于推动从“建房子、卖房子”到“造服务、卖服务”的深刻转变。联投燕语光年项目就是这种转变的生动例证,在打造适老化住宅产品的同时,向居民提供“住、吃、游、购、养、医”多元服务,通过卖好房子实现短期资金回笼,依靠卖好服务形成长期现金流。这种商业模式的重构,不仅解决了企业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的平衡问题,更重要的是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资金平衡是城市更新和房地产转型的关键难题。湖北省探索出的“四措并举”方案,通过合理的得房率实现短期资金回笼,依靠长期的商业运营获得稳定现金流,借助科学的创投孵化获取特殊收益,通过一定的政策支持降低成本。在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这种多元化资金平衡模式得到成功实践,通过大空间重构规划定位,打造集“吃、住、游、购、娱、创”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既保留了城市文脉,又注入了新的商业活力。

群众工作是推进城市更新和房地产转型的社会基础。李殿勋省长强调要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理念,广泛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在武昌区小刘家湾片改造项目中,通过政府引导、试点先行,社区协商、各方参与,形成了科学谋划项目与顺利推进实施的良好社会基础。这种方法论确保了新模式探索不仅停留在政府和市场层面,更能深入到社区居民中,获得广泛社会支持。

湖北省采取稳健的试点策略,按照市县自愿原则,在初步总结试点情况的基础上,稳健扩大试点范围,力求形成更多“办得到、能推广、可持续”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同时,注重统筹推进全省“去库存、保交房、保障房体系建设与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系列行动,通过供需两端发力稳定房地产市场。一手加强房地产需求管理,聚焦返乡置业、教育置业、创业置业和改善性置业需求,优化住房消费政策;另一手优化房地产市场供给,建设更多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住房需求。

武汉房地产市场的初步成效证明了新模式探索的价值: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达6.1%,去化周期保持在12个月的健康水平;土地市场成交触底反弹,上半年武汉涉宅用地成交28宗,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9宗。这些数据表明,通过模式创新和政策引导,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回归理性健康发展轨道。

李殿勋省长的三次调研,系统勾勒出从“建房子、卖房子”到“造服务、卖服务”的行业转型路线图。这条道路不仅关系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更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湖北省的探索实践为全国房地产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其创新理念和实践经验必将推动房地产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许雄琛(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