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以“双好”模式重构房地产发展逻辑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1日21:1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年8月2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调研江汉区“武汉·理想之地”项目时强调,要以“重构房地产商业模式”为核心,依靠“建好房子、卖好房子”实现短期资金回笼,通过“造好服务、卖好服务”形成长期现金流,这一要求精准锚定了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破题方向。在武汉探索城市存量更新与增量开发并行的实践中,江汉区以国企担当与市场创新双轮驱动,正为全省提供可复制的“理想样本”。

高标准建设“好房子”,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硬核升级。李殿勋省长指出,新模式的首要关键是明确“建设标准是什么”。江汉区紧扣这一命题,将“好房子”标准具象化为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立体维度。在“武汉·理想之地”项目中,武汉金融街集团与万科携手,以全混凝土外墙根治空鼓渗漏,以3.1米层高和超100%得房率重塑空间尺度,更以万兆光纤+Wi-Fi7全屋覆盖构建智慧生活底座。这些硬核指标不仅超前响应住建部《住宅项目规范》,更让“准四代住宅”从概念走向实景。而项目更深层的革新在于“好服务”的生态赋能,构建“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全生命周期服务链:24小时管家保障基础服务,嵌入式养老中心与托育机构解决“一老一小”痛点,九年一贯制学校衔接多龄段教育需求。这种“硬件+服务”的双重升级,正是江汉区对省政府“在城市增量开发中探索新模式”的扎实回应。

全链条配置“好服务”,重构“短期回笼+长期造血”的商业闭环。破解资金平衡难题,是房地产新模式可持续的核心,李殿勋省长提出“四措并举”方案:短期靠得房率、长期靠运营、特殊收益靠创投、降本靠政策,江汉区的实践与此高度契合。江汉区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激活需求,促进短期回笼。武汉金融街集团出资收购三环内旧房,30天内完成资金结算与新房签约,打通置换堵点,恒江雅筑项目上线30天即成交12套,撬动2000万元资金流动。同时,江汉区通过创新“租金+服务+收益分成”商业合作模式,确保长期造血。新唐万芊荟商场通过社群运营与文化活动,半年吸引客流347万人次,成为社区“万能客厅”,其非营利共享空间虽无直接租金收益,却以人气反哺住宅价值,形成隐性现金流。此外,江汉区通过政策赋能,如对企业改建保障房开通绿色通道,对总部企业购置办公用房最高奖励3000万元,有效降低企业试错成本。这种“开发—运营—资管”闭环,让房地产从“高周转快销”转向“长期价值运营”,为全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资金平衡路径。

当前,湖北正全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江汉区的探索证明,唯有将政策精度、市场活力和民生温度熔于一炉,才能让“好房子”从理想照进现实,让“新范式”从试点走向推广。随着“理想之地”模式从唐家墩走向更多街道,这把“荆楚钥匙”或将为全国解锁更广阔的改革空间。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锦翌(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住更局)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