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残疾预防是生活幸福的“安全阀”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5日16:2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年是第九个全国残疾预防日,“预防伤害致残,共创健康生活”的主题,不仅关乎个体健康,更连着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残疾预防从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融入政策、基层实践与公众行动中的日常,它就像生活幸福的“安全阀”,拧得紧、守得牢,才能让每个家庭少些遗憾,让社会多些温暖。

政策保障筑牢预防防线。一项项具体的政策,就是残疾预防最坚实的“压舱石”。湖北始终把残疾预防纳入民生保障重点,《湖北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自2024年实施以来,明确了婚前检查、新生儿筛查、慢性病管理等15项重点任务。截至2025年7月,全省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已达99.8%,几乎实现全覆盖,意味着更多家庭能避免因先天疾病陷入困境。政策的温度还体现在基层落实上,例如咸宁通山县高桥镇2025年上半年为106名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助器具,从助行器到康复器械,“一户一策”的适配服务让不少原本面临失能风险的群众重新找回生活能力,这份贴心举措也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作为基层民生案例收录。正是这些政策的落地生根,让残疾预防有了明确方向,也让更多家庭看到了希望。

政策落地离不开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基层筛查正是将残疾预防关口前移的关键抓手。基层筛查织密防护网络,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才能让“安全阀”真正发挥作用。武汉洪山区梨园街社区从2025年3月起,联合辖区卫生院开展了老年跌倒风险专项筛查,医护人员上门为60岁以上老人检查平衡能力、评估居家环境,3个月就覆盖了600余名老人,发现并整改地面湿滑、扶手缺失等安全隐患,守护了老人的健康安全。在荆州监利市,村医们则把筛查搬到了村民家门口,每月入户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做致残风险评估,通过调整用药、指导康复锻炼,减少了因并发症导致肢体残疾的风险。这些基层筛查行动,就像一张张细密的网,把风险拦在门外,让健康守护更贴近民心。

基层筛查之外,公众的主动参与更是让残疾预防从“政府推动”变成“全民行动”,筑牢预防意识的防线。当每个人都成为预防行动的参与者,残疾预防才能真正融入生活;宜昌的“残疾预防志愿者服务队”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支由医护人员、教师、社区工作者组成的队伍,2025年上半年走进学校、社区开展宣讲40余场,从儿童防溺水到老人防跌倒,用身边案例讲解预防知识,覆盖群众数以万计;襄阳家长们的行动更显主动,去年底当地有家长发现某品牌儿童玩具存在夹手风险,自发组建了“儿童安全监督群”,不仅提醒其他家长,还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排查,最终下架了3类高风险玩具,成为公众参与残疾预防的生动案例。从听宣讲到主动行动,公众意识的提升让残疾预防不再是某一方的责任,而是每个人都能出力的“共同事业”。

残疾预防从来都不是选择题,而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必答题。婚前多一次检查,可能就避免了一个家庭的长期负担;社区里多一次筛查,可能就守住了一位老人的健康晚年;公众多一分关注,可能就减少了一次意外伤害的发生。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串联起来就是守护幸福生活的“安全网”。第九个全国残疾预防日到来之际,不必把它当作一个单纯的纪念日,而应把“预防优先”的理念装进心里、融入日常。当政策有温度、基层有力度、公众有热情,残疾预防就能真正成为生活的“安全阀”,让更多人远离残疾风险,在无“碍”的社会里,尽情享受健康生活的美好。这不仅是对每个生命的尊重,更是建设和谐湖北、幸福湖北的应有之义。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郭朴真(湖北襄阳)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