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活力中国调研行|东湖评论:“链”上潜江虾,四季皆有味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13:5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古云梦泽一隅的“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小龙虾产地专业市场”,天南地北的食客们每嗦4只虾,就有1只来自湖北潜江。而小龙虾爱好者们似乎心照不宣地将小龙虾框定为夏季限定美食,近日,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20余家中央及省直主流媒体的记者齐聚潜江,深入潜江张家窑“四季有虾”池塘养殖试验基地、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生态龙虾城等地,解开潜江千亿龙虾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添上“潜江红”的密码。

循序渐进,从“虾稻共作”到“四季有虾”。虽说潜江人常以“潜憨子”自我调侃,但潜江人善于钻研和敢于尝试的精神,是潜江小龙虾产业能不断进阶的问路石。潜江一农民将虾苗投入冬闲稻田的大胆之举,便是“虾稻共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的雏形,“虾稻连作”模式被写入湖北省委一号文件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应运而生的“虾稻共作”模式更是我国目前最主流的养殖方式。单靠“一季红”已难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为彻底打破季节性供应桎梏,潜江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等7家科研院所和高校,攻关“四季有虾”核心技术,探索冬虾养殖模式并制发《小龙虾池塘四季养殖技术规程》等3项技术标准,实现小龙虾全年稳定供应“四季红”。

强筋壮骨,从“技术补链”到“科技强链”。养殖技术的更新迭代,催生了“潜江龙虾”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地标美食“出圈”,激发了地方经济活力,“潜江龙虾”综合产值已突破870亿元。为打破小龙虾应用食用场景限制,潜江大力实施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等项目,2025年上半年全市小龙虾收储加工达25.2万吨,同时,鼓励支持虾皇、华山、莱克等龙头企业开展小龙虾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和工艺创新,华山等企业建立甲壳素、壳聚糖等生产线,虾皇等餐饮品牌与良品铺子合作推出小龙虾真空包装常温即食零食,提升产品附加值。为打破小龙虾产业时间空间地域限制,潜江打造小龙虾供应链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整合上下游资源突破信息孤岛,实现合作共赢;建成现代化小龙虾配送中心,提高物流服务链效率。

以“食”为媒,从“舌尖网红”到“文化长红”。小龙虾带来的“泼天富贵”,潜江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民俗风情稳稳接住。潜江以小龙虾产业为核心,以楚章华台文化、曹禺戏剧文化、非遗文化等为底色,推动农文旅品牌融合。游客不仅能打卡油焖、蒜蓉、芥末、榴莲等100多种做法的小龙虾花式吃法,体验“小龙虾研学线路”“虾稻之乡丰收游”等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参加楚韵虾香奔跑潜江马拉松、“潜江龙虾”产业博览会等活动,还能触摸千年章华台遗址里历史的脉搏、探寻戏剧大师曹禺的成长足迹、游走返湾湖湿地公园观赏白鹭翩翩起舞、沉浸式感受花鼓戏等非遗的魅力。今年“五一”假期,潜江靠“吃虾”吸引超107万人次游客,同比增长21.43%,旅游总收入8.29亿元。

潜江抢抓“虾十条”政策机遇,加快形成千亿级龙虾特色产业集群,变小龙虾“流量”为经济“增量”,为潜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晓婧(潜江市委组织部)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