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国共产党江汉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举行,肯定了江汉文化强区建设迈出的坚实步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兴衰流变的码头文化、别具特色的汉派文化,在江汉生根发芽、遍地开花,这里不仅是商贾云集的“楚中第一繁盛处”,更是文化创新活力奔涌的热土。近年来,江汉区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基,依托“235”现代产业体系,在传承与创新的双轨上稳步前行,在以文惠民、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上持续发力。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命脉,是凝聚人心的无形纽带。文化创意产业是江汉区现代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从战略的高度谋划长远、挖掘潜力、引育增量。通过构建具有江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金桥书评”“迎春月”“武汉之夏”等文化惠民品牌,以及覆盖全区群众的免费艺术培训等,文化根基不断夯实,群众基础日益牢固。此外,积极发掘宣传“江汉红色足迹”,精心打造中共五大会址(原汉口黄陂会馆)历史陈列,焕新启幕百年长江书店,推进抗洪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种种举措恰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产业繁荣提供了有力文化支撑。
文化赋能发展,最终是为了润泽人心、服务人民。江汉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惠民,通过实施“安静书桌”计划、打造“江汉城市书房”、建强“青春习语”青年宣讲品牌,让精神文化沁润楼宇街巷,润泽千家万户。汉口历史风貌片区的建设,以及“微光成炬 美育江汉”公益创投大赛的持续开展,让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协调,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江汉作为。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更在于创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江汉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汉绣、汉剧、德华楼传统小吃制作技艺等,这些文化遗产并非尘封的记忆,而是“历久弥新”的产业资源。区里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鼓励人才创造全新的文化产品。同时,大力培育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新业态,支持武汉中心书城·5.5数字文创港、红T时尚创意街区、圈外数字创意园等特色园区发展,让文化在创新中焕发出永恒魅力,为文化产业迭代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江汉实践深刻体现出,文化不仅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驱动发展的宝贵资源,当文化自信成为城区发展的底色,当文化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引擎,城市的繁荣便拥有了最深沉的动力和最持久的续航。江汉区以文化之笔描绘发展新篇,正书写着“江汉朝宗、昂扬奋斗”的时代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孙思琪(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