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湖北南漳。这个鄂西北的山区小城的发展,真正做到了把“守着绿水青山赚钱”这件事,做成了老百姓希望看到且能摸得着的好路子。众所周知,山区小城要快速致富,确实有难度。乡村振兴,不少人总觉得难以两全,要么是拼资源搞开发,要么是守着好山好水过穷日子,但南漳偏不,它走的路,既让口袋鼓了,又把绿色稳稳攥在了手里。
咱先说说南漳的底子。“八百里金南漳”不是白叫的,山清水秀,草木茂盛,可搁以前,这些好东西确实“藏在深山没人知”,老百姓守着宝贝却没赚到钱。直到县里定了“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才慢慢摸到门道,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那个云上牧歌智慧牧场。
牧场可不是养几头奶牛那么简单,它已经做成了华中地区最大、最智能的奶牛场!关键是它不仅仅是养牛卖奶,还把产业链拉得老长,真正实现了全产业链条共同发展。种牧草喂牛,牛的粪便做成有机肥再去肥田,牛奶还能深加工成各种产品。你看,一圈下来,几乎就没有浪费的东西,也没污染环境,反而让周边农民有了致富机会。有人去牧场上班,在家门口就能挣工资谁愿意背井离乡去远方打工呢?有人跟着种牧草,耕地经济效益更高,而且销路不用愁。以前挣钱要背井离乡打工,孩子完全是留守儿童,现在守着家就能赚钱,这日子不是更有奔头?
曾几何时,很多农村都纠结,想赚钱怕破坏环境,想护着绿色又怕穷。但南漳通过找到合适的产业,为这个难题给出了优解。绿水青山不是绊脚石,是真的能生金的“聚宝盆”。引进这个牧场作为主要产业时,必然做了大量的论证和探索。它没有为了提升产量乱排污水、乱占耕地,反而用智能技术控制污染,连牛的粪便都变成了“宝贝”,既没弄脏山和水,又让这个产业链上的从业者都分到了红利。当地老乡说得实在,“以前总觉得要赚钱就得‘折腾’,现在才知道,不折腾环境,照样能过好日子。”
南漳的发展思路首先考虑是立足实际寻出路、找最优解。县委、县政府知道鄂西北农村啥情况,没有盲目跟风搞工业,而是盯着自己的优势做文章。除了牧场,还有不少围绕生态做的产业。比如种有机蔬菜、搞乡村旅游,都是让老百姓能参与、能受益的事。有个老乡说,以前家里的地就种点粮食,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现在跟着种牧草,还能去牧场打零工,一年多挣好几万,家门口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这日子比以前舒心太多。
说到底,乡村振兴不能靠喊口号,也不能完全“借鉴其他先进地方”。南漳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没把“赚钱”和“守绿”对立起来,而是把实际情况摸准,把真正的优势科学利用。最终的结果是,守着绿水青山,照样能把日子过红火;给子孙后代留财富,不只是存款和高楼大厦,更难得的是留一片能呼吸到更健康新鲜空气、能看到青山绿水的家园。
这种“靠着绿水青山赚钱致富”的路子,真希望在更多乡村振兴的版图上涌现。毕竟,谁不希望日子过得好,同时抬头能看见青山,低头能看见绿水呢?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 陶茂军(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区经科局)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