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说方言并不是没素质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1日19:1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

.

.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评论员 詹蔷

9月1日,全国中小学进入开学季,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很多孩子在学校讲普通话,出了校门回到家庭仍只会说普通话。上放学路上,亲子间对话几乎清一色的普通话。

在学校、服务行业、公众场所等环境说普通话,确实有利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顺利沟通。但不少家庭明明都是本地人,却从孩子出生起就全天候普通话教育,连不会说普通话的老人也硬憋。这才出现网上不少视频中,爷爷奶奶等老人教孩子学说话,一口方言版普通话引来网友捧腹大笑。

当下,一些人将说方言等同于不文明、没素质。这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只对孩子说普通话,只让孩子说普通话。有的年轻父母一听孩子跟着老人说了几句方言,就一顿呵斥:别说方言,太没素质了!

说方言真的等同于没素质吗?我不敢苟同。《南京照相馆》里的方言对白,让我们的思绪被拉回那个朝不保夕的战乱年代;《人生大事》全片都是武汉方言,让我们感受到底层小人物的大爱;《无名之辈》中的贵州方言,让我们体会到平凡人的不凡……乙巳蛇年的央视元宵晚会,用一首武汉方言歌曲《汉阳门花园》,带我们穿越到“英雄之城”,感受人间烟火气。更别提火遍全国的文创IP“蒜鸟”,一句武汉话“蒜鸟,蒜鸟,都不yong易”就起到了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

说方言绝对不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地方方言中也不乏接地气又文明的表达。拿武汉方言打比方:由于发音平直,有时可能会给人带来粗鲁的印象误解,但像“讲胃口”“不服周”“抬桩”等词语,虽然市井味十足,但却展现了武汉人直爽、豪放、拼搏的性格特点。

日暮乡关何处是?方言不仅是地方文化的灵魂,更寄托了你我的乡愁。实际上,全国各地的方言各有特色,十分简洁,灵活生动,富有趣味。比如:中国最“软”方言苏州话、抗战时期的机密用语温州话、古老华夏方言陕西话、南宋就定型的方言客家话等等。如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言慢慢没落、消失,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损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果他们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方言,这是不是也算一种遗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母语是什么?是汉语。而汉语是由多种多样的地方语言构成的,普通话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多地方言词汇,普通话普及和方言保护并不矛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孩子说一口流利的方言,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呢?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庚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意义。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