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国共产党江汉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举行。“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会议明确提出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武汉市“三个优势转化”、全省支点建设中当标杆、走在前。
在这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深刻变革中,江汉区精心培育的病理技术服务中试平台,正日益成长为生物医药领域破解研发瓶颈、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以百奥斯生物为代表的企业,凭借病理技术服务中试平台这一关键抓手,为行业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他们通过处理一张张毫米级的病理切片,运用AI算法精准标记病理靶点,有效打通了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这一实践,不仅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更让江汉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变得愈发清晰和坚实。
中试平台,是实验室成果走向产业化的“中间试验场”。它如同绿茵场上的中场发动机,串联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决定创新成果能否“射门得分”。病理技术服务中试平台通过数字化病理扫描、人工智能影像分析、标准化动物模型评价等核心技术,每年处理超120万张病理切片,为全国200余家新药研发企业提供“临床级质控”支持。这种精准服务,不仅让实验数据可靠性大幅提升,更让研发成本显著降低。
中试平台的生命力,源于其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咬合。许多病症研究长期受困于靶标发现难、模型构建复杂等痛点,而中试平台通过标准化病理评价体系和数字化分析工具,帮助科研团队快速验证靶标有效性、优化药物设计流程。这种“平台 科研 产业”的模式,体现了江汉区推动科产融合的智慧:以市场化需求倒逼技术创新,以专业化服务赋能产业升级。
江汉区对中试平台的培育,即是对区委全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精神的现实诠释,更凸显了政府推动科产融合的“四链融合”思维,搭建“概念验证—中试孵化—产业化”全链条服务载体的决心。通过武汉市中试平台备案认定、政策支持和资源对接,政府为企业搭建起创新转化的基础设施。正如江汉区用0.33%的土地贡献全市7.65%的经济总量,中试平台也是如此“寸土寸金”的节点——它不追求规模扩张,而是聚焦服务密度和价值浓度,通过打通病理数据标准化、模型验证、临床转化等关键环节,让科研成果不再束之高阁。
当数字经济遇上生物医药,当人工智能赋能病理诊断,传统产业边界被不断打破。“数智化病理平台”,正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用算法解读影像,用数据优化研发,用平台连接产学研。 以“小切口”,书写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大文章”,中试平台正成为江汉区科产融合的新名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柯远琦(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经科局)
责编:沈素芬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