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多地图书馆被学生占领,尽管现已开学,但这种现象仍未缓解,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物无妄然,必有其理,图书馆成托儿所现象背后可能暗含家长监护责任的转移,暴露社会托育服务的缺口。
暑期学校学生放假,监护压力从学校回归到家长身上,即便是开学后,因学校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一致,存在课后监管空窗期,部分孩子没有家长接送也没有老人照看。于是,免费的、相对安全且有空调的图书馆成了最好的临时托管所。不得不说,这确实能有效节省家长的时间精力,但换个角度想,这属实也是一种家庭责任的逃避。在法定监护顺序中,父母为第一顺位监护人,将孩子直接扔给图书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随着中小学校陆续开学,图书馆成托儿所的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这说明,即便在暑期把图书馆当托儿所使用,也仍填不平普通假期存在的广泛看护需求。这类现象表面上考验的是图书馆的管理智慧,实则折射出社会上普惠性公共托育服务的结构性短缺。图书馆原则上本没有照护服务的职能,那么,社会上托育服务短缺的问题又该由谁来承接?
想要治理这类现象,就不能止步于对图书馆的过分苛责或对家长的简单指摘,而是需要秉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理念全方位开展研究。一方面,图书馆方需要加强日常管理、明确安全责任,要对馆内空间进行合理分区,为儿童设立阅览专区,并布置吸音海绵,防止儿童喧哗打扰其他人;要制定儿童入馆原则,制作图文并茂、充满童趣的行为规范提示牌,让儿童学习馆内规则,便于工作人员引导和管理;探索预约登记制度,家长在预约儿童入馆时需绑定儿童信息,并签署承诺书,明确家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监护义务;可招募志愿者,鼓励青少年志愿者参与馆内秩序维护,选拔具有应急处突能力的社会专业人员,以便共同保障馆内儿童的安全问题。
另一方面,政府与社会需看清现象本质,解决源头需求,可充分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闲置资源,开设公益性质的课后托管班,同时,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或退休教师提供看护及辅导服务;还可鼓励中小学、幼儿园提供课后延伸服务,利用现有场地和师资力量提供性价比较高的假期托管服务;另外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大中型企业为职工子女设立托管驿站,满足双职工家庭的看护需求。
这些做法不仅是在解决假期家长看护难题,也是在用疏堵结合的方式去缓解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公共托育服务的结构性短缺。最终,我们追求的愿景是让图书馆能够回归安静阅读的本真,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被妥善照看、充满欢笑的假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夏曾莲(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网评团队、淯溪镇人民政府)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