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在武汉启动,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记者们,走进湖北青创园、武创院、岚图汽车、中国车谷品牌运营中心等地,深度感受江城武汉浓厚的创新氛围与面向未来的澎湃活力。
前瞻布局,抢占前沿产业制高点。武汉锚定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未来新材料等前沿赛道,以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为目标,持续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在关键技术领域,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突破多项行业瓶颈,北斗芯片实现核心指标领先,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坚实支撑。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等协同攻关模式,更让一批“卡脖子”技术加速破局。东风公司发布的“天元智能”大模型,深度赋能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华中科大研发的“劳动者1号”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协作、服务场景中展现出强大潜力,无不彰显出了武汉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落地的全链条创新实力。
产城融合,构建产业生态良性循环。武汉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发展理念,推动产业动能与城市功能深度耦合,形成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光谷”与“车谷”作为两大核心增长极,正以特色产业集群激活新质生产力。在“中国车谷”,汇聚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智能网联系统研发、核心零部件生产等全链条企业,构建起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完整生态体系。随着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产业加速迭代,车规级芯片、汽车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算法等技术需求持续攀升,加速推动武汉先进院中试基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等平台落地建设。这些平台如同“科技成果转换器”,将实验室里的原型技术快速转化为可量产的产品,让创新效能真正融入城市发展血脉。
青年创业,打造创新孵化服务体系。武汉以“筑巢引凤”的姿态支持青年创新创业,通过打造专业化平台与全周期服务体系,让青春力量成为科创发展的生力军。武创院构建起“早期拨转股+中期风险投资+成熟期产业资本介入”的全周期孵化机制,精准对接高校实验室成果与市场需求,让高校的“书架成果”快速变成产业的“货架商品”。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南太子湖人工智能产业园等载体,聚焦细分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催生新的经济增长极。青创园区内,青创之家提供政策咨询,众创空间降低创业成本,孵化器助力项目成长,为青年创业者打通产业化的“快车道”。
创新无止境,未来皆可期。武汉这座勇于追光、敢于造车的城市,正以科创为笔,以产业为墨,以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奋力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答卷,贡献创新中国的江城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肖晶(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