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实施,其中车速限值断电的创新性设计最受大众关注。新规将车速上限设置在25公里每小时,通过技术手段对安全精准兜底,守住了安全出行第一步。但想全面实现“慢下来”的安全,不能简单“一限了之”,需要协同“路”畅通、“法”有力、“人”守规三方进化,共同守护每一次出行。
慢速车的路权新需求,催化道路工程设计优化。以往的道路设计多以高速机动车为重点,慢速车道常常存在宽度不足、断头路、车辆混行等问题。如今新规落地,慢速车数量增加,对道路规划布局产生新需求,需要交通部门多角度入手,既需拓宽慢行车道,安装隔离带,分离快慢车流,保障骑行安全;又需连通骑行断头路,沿途设置清晰的交通标识,保障骑行的连续性和通畅性;还需优化交通路口设计,设置慢速车专用信号灯、过街通道等,减少快慢速车之间的路权冲突,提高通行效率。
慢速车的秩序新需求,推动执法监管手段革新。有些地方,“解速”车还在偷偷上路,骑行时违规闯红灯、逆行,这些问题显然不是“车慢了”就能解决的。守护出行安全,需要执法部门全过程护航,事前完善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制度,将执法触手延伸至生产商源头,织密对不合格商品或欺诈销售的打击网;事后启动“事故倒查”机制,对交通事故责任人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全程开展“智慧数据治理”实践,借助AI监控等科技实现全天候监管,实时捕捉取证无牌、逆行、超速等违法行为,以惩为戒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如宜昌市启用电动自行车“电子身份证”系统进行智慧监管,运行后电动自行车交通守法率超九成,亡人事故同比下降27.8%。
慢速车的规则再重塑,促进全员安全意识提升。慢速车安全规则逐渐从“管理一辆车”转成“教化一个人”,新浪潮中公众的安全意识作用更明显。每一辆慢速车都需要一位被“软件升级”的驾驶员,驾驶员通过APP学习安全教育课程或经历违章教育,强化自身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律法规熟悉度,避免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违规行为。快递、外卖等企业管理者需要强化安全管理意识,让安全优先于绩效,减少骑手因不合理的时间限制而产生的超速驾驶行为。社会公众也要积极参与监督,通过社区举报热线、线上交警平台举报不安全行为,在互相监督中守护自身及他人安全。
安全出行是一个共筑工程,以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塑造的基础安全,适配“路”的科学设计、“法”的智慧护航和“人”的文明内化,把安全融入每一次出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徐菲菲(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网评团队、河溶镇人民政府)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