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细“绣”江汉千般景 精绘宜居一座城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20:4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征程中,高密度城区如何突破空间制约、实现治理效能跃升,是一道亟待破解的时代考题。近日,中国共产党江汉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强调,坚持以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为抓手,加快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区。作为武汉人口与经济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区,江汉区以系统思维勾勒、以绣花功夫落笔,绘就出一幅以“精致”为底色的宜居城区图景,正稳步朝着“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区的目标迈进。

江汉区锚定“精致江汉” 建设目标,以“完整社区”建设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居民“家门口的需求”,构建“需求导向—功能嵌入—成效反馈”的治理闭环,推动公共服务、便民商业、市政设施等六大板块提质升级,让“15分钟生活圈”成为可感可及的日常现实。从常青街道依居民习惯设垃圾点、建垃圾房,破解分类难题、焕新环境;到北湖街道用屋面拆违空间建光伏系统,实现废地利用、节能供电;再到八古墩社区作为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实现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美好体验。这些实践不是零散的改造,而是江汉区以系统思维推进城市更新,夯实“精致江汉”民生基底的印证。

江汉区紧扣“全龄友好”要求,以“空间重塑+人才赋能”为双引擎,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在空间重塑上,全区8个试点社区率先亲民化改造,半年内实现“去行政化”转化,社区空间从“办公场”转变为“共享厅”。在这里,居民可议事、可活动、可休闲,重构了邻里关系与社区认同,让人与人、心与心的距离更近。在人才赋能上,江汉区率先推出社区工作者“菁英培育计划”,通过跨街道跟班学习、实战演练、专题培训、圆桌论坛等方式锻造出一批懂治理、善服务、有温度的“社区骨干”,让治理回归于民、惠泽于民。

面对老旧小区多、人口密度大的现实挑战,江汉区以“物业城市”为抓手,通过科技赋能为基层治理“提效增速”。推动区属国企与行业龙头合资成立江汉城资公司,以“街区一体化”理念,将市政环卫、综合巡查等服务延伸至楼栋单元,把全区作为“超大型社区”系统运营。同时,广泛运用物联网平台、5G巡逻车、智慧停车等“智慧+”手段,打通精准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物业城市”模式已覆盖全区12个街道、17个新建住宅和197个老旧小区,惠及超15万户家庭,群众满意度达93.4%。这一实践不仅有效破解了老城治理难题,也成为江汉区现代化治理的“金钥匙”。

从“完整社区”点亮微观幸福,到“服务升级”传递治理温度,再到“科技赋能”提升运行效能,江汉区以一场系统而深刻的转型实践,诠释着高密度城区迈向“精细治理”的路径与可能。江汉区正以城市更新为笔、以治理创新为墨,写下属于自己的鲜明注脚。这里不仅是经济高地、枢纽核心,更将成为一座让人心生归属、安居于此的温暖之城。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梦芹(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满春街道)

责编:袁莉莉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