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让长江文化焕发时代“新”彩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5日21:1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大江贯荆楚,文脉润古今。9月12日,以“勇担支点建设使命,打造长江文化高地”为主题的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盛大启幕。这场盛会以别出心裁的艺术表现形式,全方位展现了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带领观众尽情领略长江文化的丰饶与灿烂。新征程上,我们当以创新为魂,全力打造长江文化新高地,深入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加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长江文化焕发时代新彩。

深挖长江文脉,让千年故事焕发“新”生机。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如无私母亲,滋养无数中华儿女。它流经之处,自然风貌五彩斑斓,文化意蕴各具特色,构建起庞大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千年文脉绵延不绝,哺育一代代中华儿女,孕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此次开幕式上,既有脍炙人口的长江流域民歌联唱,又有情景演绎屈原名篇《楚辞·九章》的优美舞蹈,还有用楚腔楚韵演唱的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歌曲、舞蹈、器乐、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融合,交相辉映,让观众沉浸其中,如痴如醉,深切感受到荆楚文化的悠久灿烂、长江文化的厚重多姿以及大河文明的多元共生,让古老的长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机。

激活创新动能,让文化表达拥抱“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长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推陈出新。活动中,烟花表演、两岸楼宇灯光秀、无人机编队表演带来“江岸—江面—天际”三维交融的视觉体验;引进裸眼3D技术,呈现雪域牦牛、竹林熊猫、湿地麋鹿等长江珍稀动物的生动形象,打造“天地为景、江水为韵”的沉浸式体验;武汉音乐学院开发的“数智编钟”全方位还原古代编钟演奏场景,实现古老礼乐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跨时空对话。科技创新为文化赋形、赋能、赋力,也为长江文化的呈现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让长江文化以鲜活生动的新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展现出全新的魅力。

以人民为中心,让长江文化浸润“新”生活。文化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是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长江文化真正融入现代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长江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积极推动长江文化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使长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与沿线人民的现代生活相协调;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长江文化中蕴含的积极价值理念,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如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打造文化体验场景等,让长江文化以鲜活姿态走进百姓生活,成为滋养大众精神、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生活品质的源头活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长江文化滋养中获得的幸福感、满足感。

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保护、传承、发掘、弘扬长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和举措,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推动长江文化与时代同频共振,让长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为建设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高萍(武汉经开区 )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