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共筑网络安全的“全民防线”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9日11:0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9月15日至21日是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年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网安宣传周内,除开幕式外,还将举办网安技术高峰论坛、网安博览会暨网安产品和服务国际推介会、网安人才招聘会、网安及数字产业投资会、主题日和“七进”等活动,打造了一次全民参与的“数字生存训练”。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现实挑战依旧严峻。数据泄露成“暗网生意”,用户手机号、住址打包卖;勒索病毒变“数字绑匪”,企业数据库被锁死要赎金;钓鱼链接藏“温柔陷阱”,点一点就掏空钱包;AI深度伪造的“领导语音”骗走百万转账,模型投毒还能让智能系统“指鹿为马”。这些不是电影桥段,是每天在网络上演的“安全攻防战”。

网络安全关乎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维护网络安全”是每个网民的“必答题”。定期举办的网络安全宣传周,就像给全民装上了“安全雷达”。社区里支起的反诈摊位、直播间里拆解的AI诈骗套路、校园里互动的“钓鱼链接实验”,把抽象的“数字风险”变成了可知可感的“安全课”,让老人学会“养生课”要甄别,让孩子看懂“数据隐私”多重要,让企业明白“防护漏洞”要早补。网络安全没有“旁观者”,宣传周就是要把“安全经”念进胡同巷尾、刷进手机屏幕,让“一人警惕”变成“全民防守”,用每位网民的“安全意识”垒起网络世界的“防火墙”。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然也要用系统性思维整体谋划推进。技术创新是破解网络安全困局的核心引擎,需加快AI攻防、量子加密等前沿技术研发,建立主动免疫和动态防御平台,构建覆盖云、网、端的零信任架构,实现“以技术反制技术”。法律法规与监管需同步跟进,完善数据跨境流动、AI伦理等细分领域立法,建立“穿透式”监管机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动态风险评估。深入全民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不仅要在社区设置“每月安全小课堂”,学校将网络防诈融入班会,企业开展月度攻防演练,让安全知识从“集中学”变“日常用”,也要通过技术手段支付完成页弹防骗口诀,老人扫码前弹“三查”提醒,实现场景渗透“精准滴灌”。

构筑数字时代的安全屏障,需要技术、法律与公众协同发力,唯有让技术筑牢底座、法律划定红线、全民参与构筑“人民防线”,方能在数字浪潮中守稳安全航道。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赵慧玲(“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