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迎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深刻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9月11日,省委书记王忠林在武汉市调研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湖北作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科教资源雄厚、创新活力集聚、产业根基坚实、应用场景丰富,正以“人工智能+”为新引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支点建设。
着力构建科技创新策源地,“人工智能+”为湖北打造原创技术高地激发内生动力。湖北拥有百余所高校和众多国家级科研机构,是全国重要的智力密集区。近年来,武汉等地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前沿领域,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聚焦“数字智能”“具身智能”等方向,在人形机器人、大型社会模拟器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创新打造东湖高新区全国首个社区级“天-地-人”协同治理模式,展现了科技赋能社会治理的巨大潜力。这种以重大平台牵引原始创新的路径,不仅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也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依托朱松纯等顶尖科学家领衔的团队,湖北正加快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的完整链条,为建设科技强省积蓄深厚势能。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人工智能+”为湖北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拓展全新路径。湖北通过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格创东智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业智能解决方案已服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汽车及零配件等22个细分行业的超3万家企业客户。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深耕“人工智能+出版”新赛道,将传统纸书升级为具备交互功能的“现代纸书”,引领文化产业迈向数字化转型新阶段。这些实践表明,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产业运行的各个环节,成为提升生产效率、优化服务体验、重塑商业模式的核心驱动力,正积极参与湖北产业体系的重构与升级。
着力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人工智能+”为湖北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提供技术支撑。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省份,湖北肩负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大使命。通过“人工智能+生态”的融合创新,湖北正在探索一条智能化、精准化、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模式。襄阳市联合科技企业打造“智慧汉江生态保护系统”,依托AI水质监测和智能预警,实现对汉江流域水环境的全天候、精细化监管。宜昌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集成卫星遥感与智能算法,成功识别并预警多次滑坡险情。十堰市创新推出“数字南水北调”水源保护系统,运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确保一江清水北送。这种由“人防”向“技防”转变的治理模式,显著提升了生态治理的响应速度与科学水平。
面向未来,人工智能不再是实验室里的代码与算法,而是如同水电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湖北应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继续坚持系统谋划、重点突破,把“人工智能+”行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强劲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戴阳(武汉经开区车之声团队)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