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答好作风建设“永恒考题”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9日16:2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深刻启示我们,作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道需要常答常新、永不停笔的“永恒考题”。答好它,是国企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担当时代重任的必然要求。

答好这道“考题”,首先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清醒自觉。考题并非一时测验,而是贯穿职业生涯乃至一生的长期考验。现实中,一些“随随便便”的现象仍值得警惕。有的决策调研不深, “拍脑袋”导致项目受阻;有的群众工作不实,“耍滑头”致使诉求空转;有的交往界限不清,“没分寸”最终被“围猎”。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上的松懈和纪律观念的淡薄。国企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绷紧思想之弦,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案头卷、座右铭,常学常新、内化于心,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总开关”问题,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行有所循、行有所止。

答好这道“考题”,关键要有“事事落实到位”的实干担当。答卷的笔触最终要落在行动上,体现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百姓的实绩中。坐在办公室里碰不到问题,浮在表面抓不到活鱼。要主动走出“舒适区”,将身子沉到项目一线、服务窗口和基层群众中去,像孔繁森那样用脚步丈量民情,像廖俊波那样用实干推动发展。对于国企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要将严实的作风转化为攻坚克难的锐气,在项目建设上精益求精,在安全生产上严守底线,在服务群众上真心实意,把“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体现在办好每一件实事、解决每一个难题上,用实干实绩作为检验作风成效的唯一标尺。

答好这道“考题”,最终要依靠“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优良作风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顽固问题的化解也不会一劳永逸。这道“永恒考题”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有“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要健全长效机制,将作风建设要求融入企业治理和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同时,也要敢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习惯于在“探照灯”下工作生活,做到慎独慎微慎初,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持续擦亮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每一位党员,尤其是我们基层一线的奋斗者,都是这道“永恒考题”的答卷人。唯有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方能书写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优良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梁勇(武汉经开区 )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