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以“认真”破“随便”,筑牢作风建设根基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9日16:3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明确要求:“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来,来这里也不可以随随便便。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还是要警钟长鸣,时刻绷紧这根弦。”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党的形象、事业成败与民心向背。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唯有以“认真”破“随便”,才能真正筑牢作风建设的坚实根基。

“随随便便”是作风建设的“拦路虎”,其本质是责任意识的缺失、纪律观念的淡薄、党性锤炼得不严不实。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对待工作“差不多就行”,撰写材料敷衍了事、落实政策打折扣;有的面对群众诉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解决问题拖拖拉拉;有的遵守纪律“松松垮垮”,把“小节无害”挂在嘴边,将“底线”抛在脑后。这种“随随便便”的作风,看似是“小事”,实则会逐渐侵蚀党的公信力——群众的急难愁盼得不到切实解决,政策的红利在层层敷衍中缩水,最终损害的是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阻碍事业发展的“隐形障碍”。

而“共产党人最讲认真”,正是破解“随随便便”问题的“金钥匙”,这一特质早已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从和平解放初期,援藏干部背着干粮深入牧区,认真倾听群众心声,搭建起党与各族群众的信任之桥;到改革开放后,党员干部带着“较真” 的劲头,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中攻坚克难,推动青稞增产、交通改善,让发展的春风吹遍高原;再到新时代,无数党员干部像黄文秀一样,以“细致到每一户、每一人”的认真态度,逐村逐户摸清贫困底数,助力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让百万农牧民过上好日子……这些鲜活实践生动证明,“认真”是面对工作时的严谨细致、面对问题时的较真碰硬、面对使命时的担当尽责。这种“认真”,是对党的宗旨的践行,是对人民期盼的回应,更是作风建设的核心体现。

以“认真”破“随便”,筑牢作风建设根基,需要从思想、行动、制度三个维度协同发力。在思想上,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随随便便”的危害与“认真”的价值,将“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理念内化于心,从根源上摒弃敷衍心态,树立“事事认真、时时认真”的意识。在行动上,要倡导“钉钉子精神”,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锚定目标、细化举措,不打折扣、不搞变通;面对群众诉求要耐心倾听、用心解决,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遵守纪律要严字当头,从“不迟到早退”“按规办事”等小事做起,以行动上的“认真”抵制“随便”的惯性。在制度上,要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将“认真”与否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随随便便”不作为、慢作为的行为及时提醒、严肃问责,为“认真”者撑腰鼓劲,让“随便”者无处遁形,以制度刚性保障作风建设久久为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随随便便”的顽疾绝非一日可除,“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坚守也需常抓不懈。唯有始终以“认真”为标尺,校准作风建设的方向,才能破除“随便”的陋习,让求真务实、担当尽责的优良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筑起坚不可摧的作风屏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畅(武汉经开区 )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