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文旅融合,将“流量”变为“留量”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9日16:3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9月12日至10月30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以“勇担支点建设使命,打造长江文化高地”为主题,在湖北武汉盛大举行。这场文化盛宴,不仅是一次艺术的集中展演,更是一场深层次的文旅融合实践,旨在通过挖掘长江文化底蕴、整合流域资源,以文化的力量赋能湖北支点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从短期“流量”向长期“留量”的转变。

以文化创新为内核,构建“留量”的深层引力。本届艺术季活动着力将长江文化打造成“超级IP”,其背后正是对湖北悠久历史与多元文化资源的系统梳理和创新表达。从“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到“遇见长江”文学周,从“璀璨长江”文博系列展到“聆听长江”音乐周,12项主体活动共同构建起一个立体的、可感知的文化场景。这样的活动让文化不再局限于单向输出,而是通过艺术的语言唤醒公众对长江文明的情感记忆,使“流量”因文化认同而驻足。当游客因为一场展览、一部电影、一段音乐而愿意停留更久、体验更深,“流量”便不再是过眼云烟,而是转化为提升消费活力的“留量”。

以服务体验为支撑,夯实“留量”的承接基础。文化吸引力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否则“流量”终将因体验短板而流失。湖北近年来持续优化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并围绕文旅融合场景提升服务水平。艺术季期间,全省协同保障文旅接待能力,例如加强区域交通衔接、推出文化主题住宿服务、开发特色餐饮体验,旨在让游客“来得顺畅、住得舒适、吃得地道、玩得尽兴”。这种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服务思维,正是将文化热度转化为实际消费和发展动能的关键。此外,“留量”不仅体现在游客停留时间的延长,更体现在消费结构的升级上。通过文化内容赋能传统旅游,带动夜间经济、文创消费、深度研学等新业态发展,从而为湖北长江经济带支点建设提供切实的经济支撑。

以融合发展为路径,激活“留量”的长效动能。“留量”的可持续性,依赖于文旅与其他产业的有效融合与价值共创。本届艺术季突破了“为活动而活动”的局限,强调文化、旅游、生态、数字等领域的跨界协同。例如,“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通过新媒体扩大影响力,吸引线上关注转化为线下参与;“对话长江”学术交流则推动文化资源与智库建设、产业规划互动,赋能区域发展战略。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文旅产业自身的附加值,更使文化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纽带。正如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近日在接受《焦点访谈》栏目采访中所说,“今天的湖北正以商贸、文旅、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动能澎湃、近悦远来的消费新高地”。

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化+旅游”,而是要通过创新体验场景、完善服务配套、延伸消费链条,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动能。唯有如此,“流量”才能真正扎根,成长为推动湖北乃至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坚实“留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邹媛媛(武汉市东西湖区司法局)

责编:文放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