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暨第20届华中图书交易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启幕。作为“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12项主体活动之一,本次阅读周将开展阅见长江・读书沙龙、“长江好书”推荐发布、“长江好物”征集发布等活动,让人们在书香中感受长江文化温度,在阅读共情中聆听文明奔涌的回响。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不仅滋养了两岸的土地,更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临江而立,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世事的感慨化作诗篇,融入滔滔江水之中。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惜别深情,到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气象;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旷达,到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缠绵悱恻,长江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它承载着历史兴衰的记忆,寄托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化作一部流淌了千年的“文化史诗”。
此次阅读周,便是对这部史诗的集中呈现。譬如,在新书发布及分享会上,《江上谁家少年》《只有一条长江》《我陪江水走一程》《点赞中国 长江保护》等书籍,从不同角度展现长江风貌。有对长江自然生态的科学记录,让人们了解到这条大河孕育的丰富物种与独特的地理环境;有追溯长江流域历史变迁的著作,带领人们目睹各个朝代长江沿岸的繁华与沧桑;更有大量以长江为背景创作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每一种体裁都以独特的笔触描绘着长江文化的魅力。在这里,我们可以跟随作家的脚步,探寻散落在江畔的古老城镇、民间传说,感受不同地域文化在长江滋养下的独特韵味。
若说书籍是文化的载体,那活动中的互动体验,便是让文化“活”起来的桥梁。在“三大精神数字区”,VR情景还原、沉浸剧场等创新手段,实现“可感、可触、可进入”的视听学习,让理论传播更加贴近当代体验;在研学活动中,刻板拓印话传承文化体验、工业4.0活字印刷藏书票文化体验、点亮长江漂流许愿蜡文化体验等活动,则让参与者在亲手实践中感知先人智慧,在制作过程中体悟非遗魅力。这些互动设计,连结了千年文脉与当代认知,尤其为年轻群体搭建起一座从“走近”到“走进”传统文化的桥梁,推动文化传承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了文化在新时代的延续与新生。
当短视频切割时间、碎片信息充斥日常,“书香长江”阅读周恰似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在深读与慢思中,与长江过去对话、与文明未来相望。或许,会有少年因《江豚的微笑》而立志守护长江,也会有孩子因一句“大江东去”而热爱古典文学——那一刻,文化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流动的实践。长江的故事,也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阅读与践行中,奔涌向前,永不落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钰婷(襄阳市文学院)
责编:肖慧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