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一趟试验列车从荆门西站驶向襄阳东站,历时仅37分钟,标志着襄阳至荆门高铁正式进入开通倒计时。从古代的3小时水路、陆路行程,到如今的30分钟,千年荆襄古道见证了交通方式的巨变,更预示着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开启。
襄荆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湖北省襄阳市,经宜城市,南至荆门市,正线全长约116公里,桥隧占比高达84.7%。这条高铁的开通不仅将襄阳至荆门的通行时间压缩至半小时,更将湖北带入了“高铁环线时代”。正式开通后,从襄阳东站带上一碗牛肉面,抵达荆门西站时还能冒着热气。
这条高铁的意义远不止于缩短通行时间。它构成了湖北高铁网的“关键一环”,与既有的荆荆高铁、汉宜铁路、汉十高铁共同串联起武汉、孝感、随州、襄阳、荆门、荆州、潜江、仙桃等8个市州,形成省内首个高铁环线。这种网络化布局打破了地域隔阂,促进了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经济效益已经初步显现。湖北长泽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元涛表示:“高铁通了,企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现在武汉的专家吃完早饭出发,不到中午就能到我们公司。”这种时空压缩效应正在催生“高铁+物流”“高铁+旅游”“高铁+制造”等多元融合发展新模式,为鄂西北地区装上经济发展“新引擎”。
文化融合与交通建设相得益彰。宜城站的设计提取了高台、飞檐等楚建筑元素,外立面提炼“楚皇城牌楼”特征,以中正大气的造型呼应宜城“楚国古都”的深厚底蕴。这种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现代交通设施的做法,既彰显了文化自信,又提升了出行体验。
襄荆高铁的开通恰逢其时。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进“一主两翼”交通结构由“Y”型升级为“△”型的发展目标,这条高铁正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举措。随着年内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开通,襄阳至宜昌的旅行时间也将由4小时压缩至1小时,这将进一步推动襄阳都市圈和宜荆荆都市圈的深度融合。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襄荆高铁使湖北的“△”型交通结构逐渐清晰。襄阳、荆门、宜昌三地间形成的“一小时通勤圈”,将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的加速流动。未来,从武汉出发,经孝感、随州、襄阳、荆门、荆州、仙桃、潜江再返回武汉的高铁环线,必将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黄金循环”。
这条钢铁巨龙不仅贯通了地理空间,更联通了发展机遇。它标志着湖北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襄荆高铁的开通,预示着湖北区域经济发展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环线时代”,为中部崛起战略注入新的动力。
展望未来,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湖北必将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这条贯通鄂西北的交通大动脉,必将为沿线地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重要贡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许雄琛(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