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员 陈泉
金秋的汉阳,总藏着最动人的烟火气。9月28日,武汉市汉阳区知音国际茶城广场上,《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舞步踏响节庆的节拍,古琴《流水》的清音漫过茶城的檐角,“同心筑家国・文明贺佳节”的欢呼声里,“知音汉阳・文明同行”百姓大舞台迎来了今年的收官之场。这场跨越春秋的文明之约,以“百姓主演、文化润心、精准破题”的鲜明特质,不仅让文明新风浸润市井烟火,更勾勒出新时代基层文明实践的生动路径。
基层文明建设的活力之源,在于牢牢站稳群众立场。百姓大舞台的核心密码,藏在“百姓编、百姓演、百姓看”的九字宗旨中。它打破了专业艺术殿堂的围墙,将舞台扎根于基层沃土,让普通群众从文化观赏者转变为文化创造者。在这里,社区老人可以一展歌喉,邻里街坊可以同台竞技,青少年们可以尽情舞动。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也都是文明的使者。这种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正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践行。当群众从文化观赏者变为创造者,文明实践便有了不竭的内生动力。
千年知音文化传承至今,讲述的是心灵相通、情感共鸣的故事。今日的汉阳百姓大舞台,正是对这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它搭建起新时代的“知音”平台,让素不相识的邻里通过文艺创作相知相识,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居民在共同爱好中找到共鸣。这种基于文化认同的情感连接,正是社区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文化惠民与文明建设,看似两个维度,实则相辅相成。当群众在舞台上用自编自演的节目讲述身边好人好事,文明新风便悄然浸润心田;当传统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重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自然落地生根。汉阳区的实践表明,文化活动不仅是休闲娱乐,更是道德教化和文明传播的有效载体。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文明建设不再是被动的规范约束,而是主动的精神追求。
文明实践的成效,终究要体现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效上。汉阳将宏大命题拆解为四季里的具体行动,让文明建设从“一阵风”变为“四季雨”。首场聚焦“文明餐桌”,让“光盘行动”融入日常;第二场倡导“移风易俗”,让婚事新办走进街巷;第三场关注“文明出行”,让诚信礼仪成为自觉;收官之场紧扣“公共秩序”,直击养犬、交通等民生痛点。这些看似细碎的议题,实则关乎邻里和谐与社会安宁。
从四季文明的“细处着力”到文化舞台的“共情聚力”,汉阳实践的启示是基层文明建设既要“润物细无声”的坚持,也要“热气腾腾”的参与。它以知音文化为根,让传统与现代交融;以百姓主角为核,让文明与生活共生;以精准服务为要,让治理与民生共振。这种“不搞形式、只重实效”的探索,不仅擦亮了“武汉以我为荣”的文明底色,更让“共建共治共享”的图景在烟火气中愈发清晰。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文明从来不是空中楼阁,唯有扎根群众沃土、对接民生需求、激活文化基因,才能真正枝繁叶茂。汉阳百姓大舞台的实践证明,当文明创建与群众文化深度融合、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文明之花便会在寻常巷陌持续盛放,为城市发展注入温暖而持久的精神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