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共护食安】东湖评论:循链溯源探食安,协同共治护舌尖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3日10:0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专栏.jpg.jpg

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9月26日,以“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为主题的2025年湖北省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开幕。宣传周期间,我有幸参加“荆楚民生观察团”活动,实地探访湖北如何将严谨标准、法治刚性、企业自律与公众参与融入食品安全治理,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监管的扎实与民生的温度。

政策精准对接民生期盼,让安全成为看得承诺。食品安全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热切期待。在初阳生态农业基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土壤深翻一米”的生态坚守,更是一套以二维码为载体的全程溯源系统。轻轻一扫,产品信息、检测报告、生产过程一目了然,将企业的质量承诺转化为消费者可查验、可信任的透明契约。这种以技术赋能透明化的做法,正是政策设计贴近民生、精准施策的生动体现。

步入福银高速安陆服务区,“明厨亮灶”让后厨成为“透明的直播间”,扫码反馈机制则让每一位旅客都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督员。通过严格落实“色标管理”、每日巡查公示等制度,将高速出行中的“一顿饭”打造成为了解湖北食安工作的“一扇窗”,体现了政策在细微之处的温暖落地。

标准深度融入一线实践,以科技赋能全链条管控。标准的生命力,在于融入实践、指导实践。在嘉必优智能化工厂,MES系统对生产全流程实施精准管理,在线杀菌环节的温度控制精度达±0.5℃,关键参数实现自动记录与智能纠偏。这不仅是对“最严谨标准”的技术回应,更是企业将质量安全内化为核心发展动力的自觉行为。

来到首衡城华中国际食品产业中心,“全程不断链”的智慧温控系统与“入门检、快检、送检”三级检测机制环环相扣,有力保障了庞大物流网络中的冷链安全。通过政企数据互联、检测结果公示,构建起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协同闭环,让标准从纸面文字转化为守护民生温度的坚实屏障。

科普积极回应公众关切,以共治凝聚社会共识。食品安全既需要技术“硬支撑”,也离不开沟通“软桥梁”。在多家参访企业的交流中,我们听到负责人以通俗语言讲解专业知识,主动传递科学信息,真诚回应公众疑问。这种以诚信为本的沟通,正是行业责任与担当的体现。探访期间,“你点我检”、食安科普互动等环节,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参与形式。这种寓教于乐、开放共融的科普方式,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科学素养与监督意识,推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通过此次全链条观察,我们欣喜地看到,湖北食品安全治理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良好格局。这种“刚柔并济”的治理模式,既恪守法治的刚性约束,也融入德治的柔性引导。当严格的监管内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当专业的知识转化为公众的普遍认知,食品安全便从“舌尖上的需求”,升华为整个社会文明的共识。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夏兴华(湖北省政协委员)

责编:陈頔 王艳梅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