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育强青年村干部“生力军” 汇聚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1日23:4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关键在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近年来,各地将建强青年村干部队伍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坚持拓宽入口、精准培育、激励赋能一体发力,逐步形成“选得优、育得强、干得好、留得住”的良性循环,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青年村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广聚英才,壮大青年村干部队伍。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本土培养与外部引进并重拓宽青年村干部选人用人渠道。一要深耕本土内部培育“生力军”。重点从本村乡土人才、优秀党员、能人大户、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复退转业军人、返乡创业者等群体中选拔政治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带富能力突出的青年,培养为乐于带领农民共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村干部。本土培养多渠道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二要广开门路外部引进青年村干部。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 “三支一扶”计划,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健全跨村任职、大学生村官、选调生到村任职、机关干部下沉村“两委”等多元机制,优秀村干部跨村任职,通过公开招聘、组织推荐等方式,构建多元化外部引才体系,吸引外部优秀青年人才到农村担任村干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青年“新动能”。三要大力加强后备青年村干部培养。对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优秀青年实行精准培养、动态管理,常态化储备村级后备干部。按产业型、治理型、服务型三大类别分类建立“村级青年后备干部信息库”,坚持“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原则,重点选拔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实的优秀青年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学历提升与实践能力双驱动精准培育,建强青年村干部队伍。推进乡村振兴,要构建系统化、可持续的青年村干部培育体系,精准培育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青年村干部队伍。一要加强学历提升培训,不断提升青年村干部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鼓励优秀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为他们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不断提升村干部学历层次及综合能力。实行村干部补贴与学历水平挂钩机制,进一步激发在职青年干部自主学习内生动力,吸引更多高学历青年人才到村任职。二要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升青年村干部综合素质。综合运用高等教育定向培养、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农业产业基地实践锻炼等方式,建强一大批扎根乡村、综合能力强的青年村干部队伍。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平台,常态化开展政策理论培训、专业技能提升、产业发展研修及乡村振兴擂台比武等多元化培育活动,构建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乡村干部培训体系。推行“课堂教学+实训基地+项目孵化”三位一体培训,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电商孵化园等建立现场教学点和实训基地,组织青年村干部定期开展电商理论、运营理念、营销策划等技能培训,重点培养一批扎根乡村、技艺精湛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村电商能手、乡村工匠等高素质青年村干部。三要推行“师带徒”“导师帮带”的“传帮带”实践机制,将培训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项目现场、基层治理一线,推动青年村干部在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通过“结对帮带”等方式切实提升青年村干部“会干事、善谋事、能成事”的综合能力。

待遇保障与职业发展多措并举同步推进,激活青年村干部队伍。构建“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干事有平台”的青年村干部职业发展体系,确保优秀青年人才扎根乡村“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奔头”。一要提高薪酬待遇,让“干好有甜头”。健全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基本报酬和绩效报酬制度,实行“基本报酬+绩效报酬+集体经济发展奖励”薪酬模式,确保村干部收入增幅不低于当地经济发展速度,为青年村干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安心扎根、持续奋斗提供不竭动力。全面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社会保障,确保农村基层干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赔”。二要拓宽职业空间,让“成长有奔头”。推行村干部职业化,建立岗位等级序列,薪酬与乡镇新录用公务员持平。建立“双交流双考核”机制,选派优秀村干部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推动乡镇干部与村干部双向交流。推荐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参选“两代表一委员”,加大从优秀青年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县级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人员时应安排一定比例面向村干部,让更多青年才俊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身手,让青年村干部在基层一线有干头、有奔头、有甜头。三要优化考核评价,让“肩上有责任”。健全以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对表现优秀的村干部及时进行物质和荣誉表彰奖励,对履职不力的严肃问责;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情形和程序,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让青年村干部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建功立业。

从“选得优”到“育得强”,从“干得好”到“留得住”,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扎实、群众信赖的青年村干部队伍正在加速成长。放眼未来,他们必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致力于乡村全面振兴青春篇章。

注:本文系湖北省党建研究课题项目“村干部队伍激励保障机制研究”(项目号:2025Y06)的阶段性成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聂继红(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