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之书香长江,以其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样的呈现形式,特别是武汉书展,成为展示长江文化的重要窗口,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长江文化现象的独特魅力和蓬勃生机。
本届书展以“悦读长江 智汇支点”为主题,吸引了全国400多家出版发行单位参展,7万余种精品图书亮相,全面展示了湖北出版发行行业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湖北是教育大省,作为从湖北大学走出来的学子,我站在展厅里指尖划过一本本印着“长江”“楚地”字样的书籍,忽然想起大学时在学校图书馆读长江文化相关书籍的日子——那时对这条河的文化感知,还停留在书页里的文字;如今满眼是不同展区的长江故事、耳边是读者讨论楚地民俗的声音,才真切摸到了长江文化“活”起来的样子。这不仅体现了长江流域出版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反映了长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本次武汉书展有众多出版集团的参与,如中国出版集团、新华文轩、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带来了各自的精品图书,让广大读者能够一站式购买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主题的优秀书籍,这正是长江文化包容性和开放性的体现。我们发现, 书展期间,各种创新举措层出不穷,为读者打造了沉浸式阅读体验。打破以往以出版社为类别的荐书模式,通过主题空间、主题场景、主题展台等多种方式,将类似主题的图书集中展示,让读者能够更加便捷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同时,聚焦阅读需求,打造了覆盖全年龄段的100个特色主题书单,如“被窝伴侣”“文笔提升‘急救包’”“给孩子的世界启蒙书”等,这些书单不仅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也引导了全民阅读从“广度覆盖”迈向“深度沉浸”。这种创新的荐书模式和主题化营销方式,是对长江文化创新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这种书展的创新让我惊喜。作为县级文联副主席,我盯着这些书单看了很久:本土组织阅读活动,这次书展的书单,刚好能当成我们“送文化下乡”的参考,让乡镇群众不用跑远路,也能从书里读懂“家门口的长江文化”。
此外,武汉书展还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让长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80余位知名学者和作家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陈晋、莫砺锋、纪连海等大咖纷纷亮相,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和图书分享会。同时,书展还举办了“阅见长江·读书沙龙”,邀请了全国出版传媒界的领军人物、文化学者共同探讨“弘扬长江文化”与“深化全民阅读”两大时代命题,为长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书展的文化内涵,也让读者在参与中感受到了长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文化产业融合方面,武汉书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万种特色文创产品亮相书展,推动了出版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文创长江”为核心,集中展示了各省最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如湖北馆的楚国王宫场景再现,江西馆的“赣派首礼”,河南新华的状元帽文创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设计和文化内涵,也让读者能够将长江文化带回家中,进一步传播和弘扬了长江文化。同时,“长江好物”征集发布、“汉字文化周·楚天杯”全国大学生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成果发布等活动,也为长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武汉书展还注重文化惠民,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书展推出“书香长江”惠民购书月活动,全场图书打6折,还发放价值500万元的惠民券,读者叠加使用惠民券可享受最低2.5折的“折上折”优惠。此外,书展首开全程夜场,闭馆时间延迟,让市民逛展更从容。这些举措体现了长江文化的人民性,让广大市民能够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增强了人民群众对长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武汉书展的成功举办中,我们可以看到长江文化现象的多面性。它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创新;既是文化的盛宴,也是人民的节日。武汉书展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长江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让长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在未来,随着长江文化艺术季等活动的持续开展,长江文化将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钟婷(应城市文联副主席)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