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读编往来

【读编往来】费聪:扎根土地,拔节生长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09:3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我在下南村担任党支部初级助理一年来常默念的一句话。2024年8月,我背着行囊来到这座长江边种满玉米的村庄,从“选调生”到“村里人”,和垄上的玉米一起扎根拔节,开启了属于我的“墩苗期”。

榜样当北斗,校准青春航向。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广大青年“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来村时,我的“榜样库”里整齐地码着黄文秀、杨宁等闪光名字,他们的成绩如此耀眼,我扪心自问:我能答好这张卷吗?村支书将我带到堤上,告诉我面前平静的江面在1998年曾那样惊心动魄,所站之处是军民舍命抗洪的战场。“那时我也是抗洪队员,暴雨中和村民们手挽手筑沙抗浪,腿泡得发白”,书记看向远处家家飘起的炊烟,“村里每家都出人上堤,男女老少齐出力”。塑料雨布支哨棚,自备干粮三班倒,洪水终于退去,精心侍弄的庄稼却因无暇打理而抛了荒,“舍小家为大家,不是口号,是本能。”

原来真正的坐标就在身边,我读懂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担当”——不在远方,而在脚下这片曾惊涛拍岸的土地,在村民们被岁月磨亮的厚茧中。一颗名为“责任”的种子在心中爆开,我感受到强烈的号召与信心,答出那句“我能行!”青春航向由此校准,我把“年轻干部先上”写进驻村日志,让九八年的江风吹拂我24岁的肩头。

垄间磨真功,能力节节拔高。脚下有土方能心中有谱,驻村工作中我不怕出力流汗,常顶着烈日进行外业调查,以为尽到了本分。有一次村支书带我检查玉米虫害,随手掐一片玉米叶问:“小费,这株玉米健康吗?”我支吾半天,顿感汗颜。于是领悟到,要想实践出真知,必须带着问题下基层。我把“水利基础知识”贴在床头,把“玉米病虫害月历”写在笔记,终于能更看懂这一方土地,触碰它勃勃的生机。下班后,我常独自走到江边看来往货船,数集装箱、查船讯网,琢磨玉米淀粉、燃料乙醇的流向,想着有机会把“小小玉米”嵌进“双循环”大棋局。下南村是街里的党建示范村,在“共同缔造”“清廉村居”“三资清查”等专项活动中,我协助村两委打磨台账、创新服务,将工作成果撰文发表,不仅收获了领导与群众的好评,更提升了集体凝聚力。

这一年像棵节节高的玉米秆,脚力、眼力、脑力齐头并进。我深知:只有像玉米一样,把每片叶子伸向天空,又把每层根系扎进泥土,才能真正“接天线、接地气”。

真心换真情,扎根群众心田。真心就像玉米须,看似柔软,却能缠住每一粒种子。群众把信任交给我,我把根须一寸寸埋进他们的心田。下南村空心化严重,常住人口八成以上为老弱妇孺。孤寡老人的安全、留守儿童的教育是我和同事们牵挂的大问题。我们号召村民加入共建互助队伍,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残障康复服务队等志愿小组,细分重点关照人群,面向困境儿童、残障人士、孤寡老人开展常态多样的帮扶慰问活动,创新开展水电费、新农合等便民代缴服务。我作为服务队的一员,每位重点关照人群家中都有我定期走访的足迹。曾婆婆家的电灯坏了,我和网格员立刻上门排除安全隐患、安装新灯;暑假快到了,我和村支书挨个排查村湾水体、叮嘱孩子们防范溺水;了解到王爹爹的儿子确诊重病,我主动查阅政策,帮他申请大病保险。今年全国“土地日”,我牵头组织“耕地保护齐参与”活动,制作了通俗易懂的“耕保政策宣传册”,准备了寓教于乐的科普游戏,帮助村民们更好地爱护土地、保障权益。夏夜的“板凳会”上,我和村民们一起话家常,凳子挨得越来越近。与群众们交好朋友,我有了更多双眼睛帮我发现问题、点明问题,更多双手陪我落实工作、造福民生。

“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我铭记总书记的教诲,步履弥坚。大江无风,波涛自涌。江潮为我的成长擂鼓:向下,向深,向实;向上,向阳,向远。愿做一株经江水涤荡、被泥土墩实的玉米,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里继续拔节生长。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费聪(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