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诈骗分子通过1068号段开头的号码,伪装成某票务平台发送诈骗信息,个人损失高达17万元”的网络诈骗案件引发广泛关注。“正经号段”沦为诈骗的帮凶,使受害人蒙受经济损失,破坏了公众对正规通信号段的信任,引人深思。斩断诈骗链条,守护通信安全,成了广泛关注的课题。
司法公正亮剑护航,为通信安全立规矩。这起1068号段涉诈案件的审理,并未止于步犯罪分子,而是溯及源头的码号经营者,实现了全链条追责,是司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一次创新探索。通信码号资源作为国家基础性公共资源,无论任何原因被不法分子用来当作诈骗敛财的工具,相关责任主体就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知者无罪”的托词在法律面前也无法立足。此次司法公正判决,对个别违法主体进行了严厉惩处,还对通信行业违规乱象进行了严厉警示,合法合规经营才是长久之道。
经营主体守土有责,合法经营守住安全底线。1068号段启用必须经过工信部严格的审批制度,且明确规定使用者需要对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码号不得擅自转租。即使如此,仍然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这无疑暴露出通信业务经营主体在规范运营和内部监管方面仍然存在短板。“我们将涉案1068号段进行转包出租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庭审现场被告这一离谱辩论,直接反映出电信业务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将法律条文置若罔闻,完全忽视了码号资源滥用带来的风险隐患。部分授信公司管理运营不负责,仅通过签订合同将运营交给第三方公司,既没有对短信内容审核,也没有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导致违法行为放任自流。
经营主体必须扛责上肩,既要当好公民的“服务员”,又要当好通信安全的“守门员”。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是首要任务,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用法律武器维护行业稳定。同时,相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管指导,对日常监管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处罚措施,切实压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筑牢“反诈意识防线”,守好个人的“钱袋子”。人在紧张与兴奋时往往会降低警惕性,而这类诈骗正是精准把握了这个漏洞。这就警醒我们,越是紧急的时刻,越要保持冷静思考,仔细甄别,确保万无一失,更要将“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三不原则深深印入脑海。还要及时关注官媒推送的反诈案例,及时了解各类不同的诈骗手段,从源头降低自身被诈骗风险。此外,学会借助科技手段防诈反诈,例如及时下载国家反诈APP,并时常检查确保处于预警状态等。
司法利剑高悬对犯罪分子形成有效威慑,通信行业经营主体守土尽责切断诈骗手段,再加上公民自身提高警惕,三方合力,共同将通信诈骗扼杀在萌芽时,守好公民的“钱袋子”,维护公民的合法通信权益。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媛媛(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团队、坝陵街道办事处)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