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传统文化“活”起来,特色产业便能“火”起来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14:5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襄阳展区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这里将三百余款农产品与孟浩然这一文化IP创新融合,现场达成意向订单2750万元。这一成功尝试,不仅为地方特色农产品拓展市场开辟了新路径,更在文旅融合领域结出累累硕果,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

文化为农产品注入灵魂,赋予其全新卖点。襄阳展区的实践有力证明,农产品与文化元素的巧妙结合,能显著提升产品吸引力。步入展区,入口处的襄阳牛肉面摊位前人头攒动,观众纷纷排队品尝。现场巧妙融入“故人庄米酒”等元素,让人瞬间联想到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温馨画面。消费者在品味美食时,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的田园聚会之中。这种独特的文化体验,让襄阳的农产品不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食物,更成为承载文化记忆的珍贵载体。襄阳高香茶、浓香菜籽油等地理标志产品,借助浓厚的文化氛围,从普通的地域特产华丽升级为具有文化附加值的“情感商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展区设计注重场景营造,为观众带来立体而丰富的展会体验。鹿门山诗词长廊以古朴风格展示孟浩然的经典诗作,让人在漫步间感受诗人的才情与心境。全息投影的《春晓》光影秀,运用现代科技重现诗词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生机勃勃之中。身处这样充满文化元素的场景,脚下是青石板路,耳畔是悠扬古琴声,观众仿佛穿越回古代,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商业洽谈更具温度。据统计,该展区客流量较普通展位大幅提升,充分彰显了文化赋能对商业价值的强大放大作用。

襄阳对孟浩然文化的开发并未止步于展会,而是实现了从展会到市场的全方位延伸。在鹿门山景区,诗词打卡点和文化场馆错落有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感受其诗歌魅力。浩然广场、西湾诗词公园等地的文化元素,让历史人物更加贴近市民生活,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推出的“盛唐诗意之旅”线路,巧妙串联起唐城、习家池等景点,为游客打造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之旅。数据显示,近年来襄阳游客量稳步增长,文化主题旅游的贡献功不可没。此外,襄阳还举办孟浩然诗歌文化节,通过诗歌朗诵、学术研讨、文化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和专家学者参与,进一步提升了孟浩然IP的影响力。

襄阳的成功实践深刻表明,传统文化IP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能够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并将其与现代产业创新融合,能够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当然,要让这种融合更加深入、持久,仍需不断探索与创新。但襄阳在农交会上的这一尝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它有力地证明,当传统文化“活”起来,特色产业便能“火”起来,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范小青(襄阳市襄州区委宣传部)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