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何以中国·家住长江边”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汉启动。活动中,文化长江的厚重底蕴、开放长江的包容胸怀、生态长江的生机活力、新时代长江的创新动能精彩呈现。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深入人心,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长江大保护已成为守护绿水青山,激活发展新动能的生动实践。
长江大保护,是守护生态本底的“持久战”。生态是长江的生命线,唯有筑牢生态屏障,才能让母亲河永葆生机。从江豚的微笑到麋鹿的乐园,从金丝猴的繁衍生息到湿地生态的持续修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画卷正不断焕新。长江老关村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26个湖泊全面消除劣Ⅴ类,14个湖泊达到Ⅲ类及以上,334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全部验收销号,这是武汉经开区交出的一张生态答卷。这些成效背后,是“AI+非现场监管”24小时守护重点污染源的科技赋能,是环保管家精准指导企业治污的专业支撑,更是各部门协同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的坚定决心——唯有久久为功抓保护,才能让长江清水长流。
长江大保护,是推动绿色转型的“主动仗”。保护长江不是“听而任之”,而是要在生态优先中找到发展新路径。武汉经开区以长江大保护为契机,全力推动区域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加速转型,多领域成效亮点纷呈,从新能源产业核心产品产量实现大幅同比增长,分布式能源项目备案数量持续扩容;到本土龙头车企先后斩获省级零碳工厂认证与行业级引领性零碳工厂认证,吸引多家企业积极投身国家级绿色工厂申报工作;再到多家企业稳步推进环保绩效提级,成功跻身国内环保绩效最高等级行列,为区域产业绿色升级筑牢坚实基础,长江大保护正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长江大保护,是凝聚协同合力的“系统工程”。长江流域横跨多省市,生态治理涉及多领域,唯有打破壁垒、协同联动,才能形成保护合力。武汉经开区深化跨区域协作,与仙桃市重新签订通顺河上下游生态补偿协议,联动潜江、仙桃引汉江清水入河,以流域协同破解水质改善难题;在区域内部,多部门联动推进污水管网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港口污染防控,构建起“源头管控—过程治理—末端保障”的全链条体系。这种“上下游同治、左右岸联动、多部门协同”的模式,正是长江大保护的关键密码——唯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长江保护形成“1+1>2”的实效。
从楚简记载的千年文明到脑机接口的科技突破,从云梦苍茫的生态盛景到产业升级的蓬勃生机,长江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更孕育着未来的发展机遇。长江大保护不是终点,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新起点。只要我们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创新突破的闯劲、协同联动的干劲持续发力,定能让母亲河永葆青春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长江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柯晶(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