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正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近年来,湖北省坚持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为抓手,一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边强化产业赋能点燃市场主体活力。在这场实践中,市场监管部门的角色转型成为重要突破口,不再等企业“找上门”,而是主动聚焦“企业关切”,把“被动应对”变成“主动伸手”,用“暖心陪跑”贯穿企业发展的每一步,让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帮助。
起步“陪跑”,破解开局难题,帮企业“抢跑”入市。企业刚起步时,总绕不开政策不熟、流程不清、资源不足的“三道坎”,这时市场监管的“陪跑”服务就像一场“及时雨”,能帮企业快速打通入市通道。站在企业的角度,这份“事前服务”的价值看得见、摸得着。当监管部门把复杂政策拆成“明白纸”,用专业解读帮企业避开“政策盲区”,企业就能省下反复摸索的“自习时间”;当监管部门优化办事全流程,推动“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跑腿”,企业就能减少来回奔波的人力成本。这些正是对“金杯银杯不如市场主体口碑”的最好诠释。
成长“陪跑”,柔性“护航”化解经营痛点,助企业“轻装”加速。企业进入成长期,难免因政策理解不到位、管理经验跟不上出现轻微违规。要是简单一罚了之,很可能让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以前监管部门来,我们总怕‘查出问题’;现在他们更像‘质量顾问’,主动帮我们堵漏洞、提水平。”今年10月“走进武汉长江新区武湖市场监管所”活动中,拥有40年历史的本土老国企扬子江乳业负责人的这番话,道出了湖北市场监管的角色之变。过去,“企业怕检查、监管事后补”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今,“成长陪跑”模式用柔性服务替代了单一处罚,既守住了合规底线,又给企业松了绑、减了负,让企业能轻装上阵往前冲。
壮大“陪跑”,协同“赋能”突破发展瓶颈,促企业“冲刺”升级。当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新的难题又会出现,例如不懂标准难拓市场、缺资金改不了技术、没技术提不了质量,这些困境说到底,是企业单靠自己“扛不动”了。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还要继续当好“桥梁纽带”,跳出“单打独斗”思维,推动部门协同形成“区域一盘棋”,把各主体的技术、资金等资源拧成一股绳,造出“1+1>2”的协同效应,精准补上企业的资源短板。这种陪跑不只是“解决一个问题”,更是“教授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帮企业突破瓶颈、实现升级,更给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的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面向“十五五”,市场监管部门还要继续深化“陪跑”模式,用更精准的服务激活市场活力、更高效的协同扛起政府担当,始终牢记“企业发展陪跑员”的定位。可以预见,当“有效市场”的创新活力如春水奔涌,“有为政府”的保障服务如春风化雨,二者深度交融、同频共振,必将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共同绘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丽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悦(武汉长江新区“江小豚”团队)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