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头顶有星光,脚下沾泥土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15:3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5年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103岁的高龄溘然长逝。杨振宁先生的一生跨越百年,从清华园到普林斯顿,从诺奖殊荣到晚年的“指路松”,他用“一步一履”的实践书写了知行合一的传奇。这种精神对当代年轻干部的成长具有深刻启示:真正的担当需要以“脚下沾泥土”的实干为根基,在躬身实践中服务人民、贡献时代。

杨先生坚持“宁拙毋巧”的务实态度,从“θ-τ之谜”的困局中破茧而出,以严谨的实验验证推翻宇称守恒定律,这种尊重规律、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务实思想,正是党员干部最需淬炼的基本功。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的实践中,面对老旧小区集中、常住人口达10万的复杂治理情境,街道建立起“学习小站”“生活驿站”等家门口的服务阵地,将宏大理论转化为社区居民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专业素养是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关键能力。杨先生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他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持续的学习精神。在“干部素质提升年”中,武汉市聚焦专业赋能,开展立体化培训与实践锻炼。组织骨干赴先进地区学习数字经济等新知识,推动从“纸上谈兵”向“实战练兵”转变。推行“双导师+驻点制”培养模式,让干部到拆迁、经济“主战场”和基层窗口等关键岗位锻炼。专业训练的目的是提升干部应对复杂挑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改革发展中破解难题,通过专业、精细的服务和管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杨振宁先生从西南联大的烽火求学到来往世界各地进行学术交流,始终在实践中探索真知。年轻干部的成长同样需要深入基层一线,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磨练本领。武汉市推动干部“问需于企、问计于民”,通过“代表三进”“双联双促”等活动,深入社区、企业解决民生难题。在湖泊治理中,干部驻点巡查,成功推动多个湖泊水质持续优化。这种“用脚步丈量责任”的方式,与杨振宁深入实验室、亲赴科普一线的作风一脉相承。

杨振宁曾以“起点也是终点”概括其人生轨迹。年轻干部的成长亦如是——只有以实践为起点,以造福人民为终点,才能在“泥土”中扎下深根。武汉市的探索证明,当干部们走出办公室、沉到一线时,他们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在服务群众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坐标。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当以杨振宁为镜,在实干中传递民族复兴的接力棒,让“脚下沾泥土”成为青春最厚重的底色。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昆鹏(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武昌区市场监管局)

责编:沈素芬

【责任编辑: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