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分娩镇痛进医保,让“无痛”不再“无保”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18:5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生产过程中疼痛明显减轻,医保还帮我报销了77%左右,自己只用花300元左右,真是双重惊喜!”10月10日,武汉产妇王女士成为湖北分娩镇痛医保报销的首位受益者,这句真切感慨道出了千万产妇的心声。当日起,湖北正式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乙类范围,不分医院等级统一报销,这项覆盖全省参保人的政策,不仅是医疗支付的调整,更是对女性生育尊严的郑重守护。

这波操作精准戳中了当代人“不敢生”的经济痛点。作为一项已成熟应用30余年的技术,分娩镇痛在美国普及率超85%,而我国平均仅30%,基层医院更低,造成这一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价格偏高。当代年轻人的生育焦虑里,“钱袋子压力”永远排在前列,产检、生产、月子样样花钱,而此前费用多在1000-3000元区间的分娩镇痛,对普通家庭而言是“可选可不选”的奢侈品。如今,湖北医保基金一年预计掏出5000万元“买单”,相当于给数万家庭的生育账单打了“骨折”,本质上是把“生育福利”变成“民生标配”,让产妇不必在“少花钱”和“少受苦”之间做选择题。

分娩镇痛入医保,更是湖北生育保障体系的关键一块 “拼图”,把生育支持做到了全周期。翻看政策清单:产前检查待遇提升、生育津贴直达个人、异地分娩直接结算、新生儿落地即保……从备孕到生产再到育儿,每个关键节点都有政策托底。这种“全链条保障”才是真正的生育友好。过去产妇常抱怨“政策碎成渣”,产检报销要跑断腿,津贴发放等半年。现在湖北用“政策组合拳”打破壁垒,比如生育津贴直接打给女职工,避免了企业截留风险;异地结算让流动人口不再“为生孩子回原籍”。分娩镇痛的加入,让这张“保障网”更有温度。

更重要的是,从“忍痛生”到“舒适生”,女性的健康与权益逐步被看见。“选镇痛还是选剖宫产?”曾是很多产妇的纠结,我国剖宫产率高达43.79%,远超WHO15%的警戒线,而对疼痛的恐惧正是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主因。剖宫产会带来瘢痕子宫、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等各项风险,还会推高出生缺陷和孕产妇死亡率。如今政策托底后,更多女性能主动选择镇痛服务,这不仅是身体上的解放,更是生育尊严的回归。更关键的是,分娩镇痛能让产妇在清醒状态下配合生产,减少因紧急剖宫产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当无痛分娩成为常态,不仅能让“少开一刀”成为可能,更能从源头降低出生缺陷风险,产妇不必再被剧痛消耗,让“我的疼痛有人管”成为现实,这种人文关怀比任何鼓励生育的口号都更有力量,也是“优生优育”的生动实践。

从300元的个人获得感,到5000万的基金投入;从产妇的疼痛缓解,到生育体系的完善升级,湖北这波操作给出了答案,生育友好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藏在每一次政策调整里的人文关怀。当越来越多省份跟上步伐,“生得起、生得好”终将照进现实。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一帆(宜昌五峰)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