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大江奔涌处,文脉越千年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00:5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10月30日晚,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湖北宜昌奥体中心闭幕。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场以“勇担支点建设使命 打造长江文化高地”为主题的文化盛宴,通过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交融、科技与审美的共生,全方位展现了长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时代活力,完成了对中国精神的一次盛大礼赞。

万里长江,奔流不息;文脉绵延,激荡千年。长江是自然与历史的馈赠,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荆楚儿女,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荆楚文明,使湖北成为长江文化的重要承载区。穿越古今,楚国八百年金声玉振、云梦简牍竹载春秋、文武赤壁交相辉映、武当仙山道法自然,一串串印记勾勒出长江文明的“时空之脉”;行走荆楚大地,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等地方戏曲脍炙人口,汉绣、天门糖塑、阳新布贴、潜江木雕等匠心独运……从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出发,在回望历史、赓续传承中倾力打造综合性文化交流平台,这届盛会全景式展示了长江深厚人文底蕴、壮美山水风光、独特城市魅力,不仅是对长江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新时代长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力呼唤。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文化的升腾。徜徉于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展现长江流域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鲜活文化和民俗风情,“映像长江”电影周在光影交错间集中呈现大河人文变迁、流域时代风采,“书香长江”阅读周创新阅读与消费场景,“文化+”融合多元内容,构建沉浸式文化消费空间,“璀璨长江”文博系列展以文物为载体,使千年文脉可感可触,彰显着荆楚大地守护文明根脉的担当……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以长江为纽带,从文物到科技,从书香到对话,从影视到生态,长江沿线13个省(区、市)共襄盛举,尽展长江文化之美、共谋长江文明之兴,12项主体活动精彩纷呈、接续开展,带领人们翻开“长江历史文化长卷”,感受长江文化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推动文化创新、涵养文化自信写下又一个鲜活注脚,倍增荆楚儿女的志气、骨气、底气。

文以载道,成风化人,文以弘业,润泽民心。长江文化,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蕴含着创新的精神。在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长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看到了长江儿女对文化的坚守与追求,这不仅是长江文化的胜利,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自信的有力体现。近年来,湖北各地坚持以弘扬长江文化为载体,不断优化供给、创新机制、提高效能,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推动长江文化融入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沿线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看当下,透过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这场跨越巴山楚水的文旅盛事,早已从简单的品山论水、以旅论道,发展成集文化、旅游、艺术、民俗、美食等于一体的全民大联欢,湖北“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文旅融合发展”的名片愈发珵亮,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长江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长江文化大气恢宏,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欣喜于看到,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上,外国友人走进文博会展、历史博物馆,在简“牍”中国寻得跨越国界的亲切共鸣;以武汉里份为窗,读懂长江畔百年间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的热忱过往;于街头烟火与经典传承中,触摸到长江文化鲜活奔涌的当代生命力。同样,闭幕会上,以长江文化与电影艺术相结合,通过文艺演出展现长江文化的历史底蕴与时代精神,呈现中国精神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成为促进大河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换言之,从长江看中国,从长江文化品中国精神,让更多人在回望长江、走近长江中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恰是长江以开放之怀拥抱世界的生动注脚,让文明对话在江潮声里愈发响亮。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长江文化艺术季的闭幕不是终点,而是文化传承创新的起点。当虚拟长江的浪花与真实江水的波涛在此刻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的落幕,更是一条文明长河奔涌向前的永恒姿态。面向未来,守护长江文脉,继续讲好长江故事,把泽被万世的长江建成一幅积墨绘就的生态画卷,唱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交响乐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楚青萱(汉江师范学院“红笔俱乐部”团队成员)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