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回家的钥匙”何以温暖全网?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21:3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一则关于武汉民警胡志红的新闻暖爆网络。常青花园派出所的这位民警,利用业余时间创建互助群,发放带有定位功能的“回家的钥匙”,在今年已成功帮助54位迷失老人平安返家,700余把这样的“钥匙”从她的警务室发往全国各地。这不仅是热心为民的佳话,更是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守护“夕阳红”的生动实践,它为我们这个高速发展的数字社会,标注下了一个最富温情的守护坐标。

这枚小小的“回家的钥匙”,其分量远超实物本身。它首先是一把“科技之钥”,巧妙地将现代定位技术与传统钥匙形态相结合。对于许多不熟悉智能手机,甚至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而言,复杂的电子设备往往是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而“钥匙”这一他们最为熟悉和信赖的日常物品,承载定位功能,几乎无需学习成本,极大地降低了使用门槛。这背后体现的,正是“科技向善”的核心要义。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制造更炫酷的壁垒,而是为解决人的现实困境提供更普惠、更便捷的方案。胡志红民警的实践告诉我们,最高明的科技应用,恰恰是让用户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却能安享其带来的安全感。

更进一步看,这更是一把“责任与智慧之钥”。胡志红的事迹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不仅在于她的“热心”,更在于她的“匠心”。她并未将警务工作局限于传统的接警处警,而是主动向前迈出一大步,利用业余时间创建互助群,将松散的社区力量编织成一张紧密的互助网络。这把“钥匙”的发放,并非简单的物品赠予,而是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警与响应机制,当老人走失,家属可通过定位信息迅速确定大致方位,互助群则能第一时间发动周边群众提供线索、协助寻找,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群防群治”的转变。这体现了新时代基层民警不再仅仅是秩序的维护者,更是社区资源的链接者、公共安全的创新策划者。

尤为重要的是,这枚“钥匙”精准地“解锁”了当前社会一个日益凸显的痛点。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老年人关爱问题。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和阿尔茨海默病等患病人数的增加,老人走失已成为许多家庭的“悬顶之剑”。胡志红的故事之所以能迅速冲上热搜,正是因为它击中了公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唤起了全社会对老年群体出行安全的深切关注。她的做法,为无数面临同样焦虑的家庭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的解决方案。从武汉一隅发往全国的700多把钥匙,传递的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应对社会问题的创新思路和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

一把“回家的钥匙”,分量很轻,却承载着科技的温度、民警的担当和全社会的关爱。它让每一位佩戴它的老人,都成为我们共同牵挂的坐标。我们为胡志红点赞,更期待这样的“钥匙”能开启更多的创新之门、责任之门与关爱之门,让科技之光真正照亮每一个需要守护的角落,让“常回家看看”的期盼,永不因“迷失”而落空。这,正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有温度、有韧性的美好社会应有的模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卢家勇(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