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晚,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湖北宜昌奥体中心圆满落幕。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文化盛宴,从武汉启程到宜昌收官,以艺术为桥、科技为翼、文旅为魂,展现了长江的壮美与中国文化的魅力。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会,更是一份赓续千年文脉、焕活荆楚文明的湖北答卷。
文化的价值本在于“被感知”,若只把记忆锁在展柜里、写在典籍中,再深厚的底蕴也会慢慢失去温度。当“映像长江”电影周在全省设立上百个放映点,免费放映超2000场时,文化不再是高悬的星辰,而是触手可及的灯火。期间,市民用手机定格无人机与江景的交融,游客在互动装置前触摸千年楚辞的韵律,这些可消费、可体验、可分享的场景,让文化跳出“小众雅事”的圈子,变成能回应大众情感需求、融入三餐四季的日常,文化自然拥有了自我造血、向上而生的力量。
如何把艺术季的热闹转变成365天的恒温?答案藏在三条延长线里。第一条是空间延长线,把舞台拆成“微剧场”,让景区、书店、地铁站台都能成为长江故事的展陈点。人们在逛街、通勤时都能撞见长江故事,解决了“文化去哪儿找”的问题。第二条是时间延长线,艺术季虽落幕,创意不散场。电影频道将“M榜”常年落户宜昌,定期举办编剧训练营和短片工作坊,避免文化活动“雨过地皮湿”的尴尬。第三条是群众延长线,由政府搭台,推进全民共创。社区自发组织“阳台音乐会”“江畔诗会”,把宏大的长江叙事拆成家长里短的分享,让每个人都能成为长江文脉的讲述者。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政府主唱”到“全民合唱”,湖北的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文化发展路径。
文化不是经济发展的装饰品,而是支撑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基石。在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进程中,硬实力决定了支点能否站稳,软实力则关系到支点能否行远。因此湖北的支点建设,既需要钢铁、光电子等硬实力的支撑,也离不开文脉历史这一软实力赋能。据湖北省文旅厅数据显示,长江文化艺术季期间,全省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036.34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12.9%。文旅融合带动消费增长,而消费增长又能反哺文化保护,形成“经济养文化、文化促经济”的良性循环。这种“软硬兼修”的发展模式,既守护了长江文脉,又激活了城市活力。当下我们看到的,正是一个文化与经济相互滋养、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支点新图景,湖北的高质量发展底气更足、温度更暖。
文脉永续,新篇待续。长江奔流不息,湖北昂首前行。在支点建设的征程中,文化的灯火正一盏盏点亮,既温暖来时路,更照耀前进程。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杜丹(武汉市东西湖区“临空青语”团队、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郭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