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汲取“银发力量”的治理智慧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3日15:58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半月谈》报道了上海市72岁的老党员、原市政府副秘书长柴俊勇退休后扎根社区,担任业委会主任,在基层治理中发光发热的先进事迹。这篇报道生动诠释了“岗位有退休,但党员不退休”的奉献精神,也为我们在基层治理中如何用好“银发力量”提供了深刻启示。作为中共武汉市江夏区委老干部局和江夏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读后深感振奋,亦觉责任重大。

柴俊勇同志的实践,凸显了“老同志”群体在基层治理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他们政治坚定、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协调能力强,正如报道中所言,是“时代的亲历者、发展的实践者”。从市政府“老领导”到社区“多面手”的角色转变,他不仅将宏观的政策视野与微观的社区实际相结合,有效破解了物业纠纷、停车难等“老大难”问题,更创新性地推动了“业委会互学共促联盟”等机制建设,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社区治理“公共产品”。这种“把小事当要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务实作风,正是基层工作最需要的品质。

当前,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基层治理精细化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有效激发和整合老年群体,特别是老党员、老同志的智慧和力量,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截至2024年底,全国61岁及以上党员已近2900万名,这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宝库和治理资源。他们有时间、有热情、有能力,关键在于如何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创造条件,引导他们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乃至“引领者”。

结合江夏区实际,我们认为,引导“银发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大有可为。首先,要强化党建引领。鼓励更多像柴俊勇一样的老同志将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矛盾调解、理论宣讲等岗位上发挥核心作用,成为社区党组织的得力助手和坚实依靠。其次,要搭建多元化平台。 我们可以借鉴“互学共促联盟”经验,探索成立江夏区“银发人才智库”“银发志愿服务队”“老党员工作室”或“社区治理顾问团”,让老同志的经验智慧在更广范围内流动和共享。江夏老年大学也可以成为发掘、凝聚、培育有意愿参与治理的老年学员的重要阵地,并开设相关课程,提升其参与现代社区治理的能力。再次,要健全激励机制。 通过典型宣传、荣誉表彰等方式,增强老同志参与治理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社会上营造尊重、支持“银发治理”的良好氛围。

柴俊勇同志的故事,是一个鲜活的样本,更是一声嘹亮的号召。我们期待,在江夏的热土上,能涌现出更多这样的“社区小官”,用他们的“老兵新传”,为江夏区的基层治理注入更丰富的经验、更深厚的情怀与更坚实的支撑。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让宝贵的“银发力量”在社区治理的广阔天地中续写华章,为建设和美江夏、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贡献独特的光与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仁忠(“青苹果乐园”团队、江夏区老年大学校长)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