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38.83元,数不尽一生的情深意长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3日18:2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清晨的牛庄乡笼罩在薄雾中,88岁的罗官章永远合上了双眼。子女整理遗物时,发现他的工资卡上只剩下38.83元。这个数字,像一粒种子,在鄂西大山深处悄然生根,诉说着一位老党员49年的坚守。数字很小,小到不够买一件新衣;数字很大,大到装得下一名共产党员的全部人生。这张薄薄的银行卡,承载的不仅是老人最后的积蓄,更是他清清白白、无私奉献的一生写照。

这张薄薄的银行卡,承载的不仅是老人最后的积蓄,更是他清清白白、无私奉献的一生写照。在物质丰裕的今天,38.83元或许微不足道,却是罗官章“干干净净来、清清白白去”的最好诠释。他的药柜里堆满药瓶,退休金除了买药,几乎全部投入天麻试验、购买种子和接济乡亲;他最后一顿晚饭,是几个再普通不过的炕洋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帮扶乡亲时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这种严于律己、倾囊为民的生活选择,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贯穿其一生的自觉坚守。从他珍藏的木盒里那7枚熠熠生辉的奖章,我们读懂了什么是“忠诚、干净、担当”的铮铮誓言。

一株天麻,可以点亮整座山乡。38.83元的背后,是罗官章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动人诗篇。从乡党委书记到退休老人,他的身份在变,初心不改。天麻种植从屡试屡败到漫山遍野,荒山变成金山,穷乡变成富壤。他把办公室设在田间地头,用实干诠释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用坚守演绎着“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那些年,他带着乡亲们在贫瘠的土地上摸索,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固执,但他从不辩解。因为他知道,山里的百姓等不起,山乡的发展慢不得。如今,当漫山遍野的天麻成为乡亲们的“绿色银行”,当昔日的贫困村变成小康示范村,人们才真正理解了他当年的执着与坚守。

这份坚守,不仅改变了山乡面貌,更在岁月长河中点亮了不灭的精神火种。当乡亲们执意要送他最后一程,当女儿含泪转达父亲“不收一分钱”的遗愿时,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富有。如今的牛庄村,烟叶、中药材、高山蔬菜三大产业蓬勃发展,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6万元,而带领大家走上幸福路的引路人,却只留下38.83元的余额。这哪里是清贫?这分明是一个共产党员用生命书写的财富清单。他像一颗火种,不仅自己发光发热,更点燃了无数乡亲创业致富的热情。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他让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青山不语,自有其高度;绿水无言,自有其深度。罗官章走了,但他留下的38.83元,已经成为荆楚大地上最动人的诗行。这串看似微小的数字,丈量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生命的厚度。它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从来不是用银行卡上的数字来衡量,而是用付出多少爱、温暖多少人来计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这样的精神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千千万万基层干部前行的道路。

这位老共产党员用一生书写的情书,将永远飘香在荆楚大地的青山绿水间。当千千万万个“罗官章”在基层沃土上生根发芽,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篇章必将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每一株破土而出的天麻都在诉说着他的故事,每一缕袅袅升起的炊烟都在延续着他的情怀,每一个幸福绽放的笑容都在见证着他的理想。青山依旧,精神永存,这位大山之子的情怀与担当,将如星辰般永远照亮这片土地的明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桂阳(武汉市洪山区“新声洪亮”团队、和平街道办事处)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