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就要像一颗种子,撒到大山里,就应该帮老百姓谋出路。”这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罗官章经常说的话。10月30日,鄂西五峰牛庄乡的晨雾还未散尽,88岁的罗官章在他扎根了49年的高山上溘然长逝。当女儿李秀英整理遗物时,那张陪伴老人走过最后岁月的工资卡上,余额定格在38.83元。罗官章用一生践行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1997年,刚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退休的罗官章,没有住进县城的楼房,而是回到了他当了13年乡党委书记的牛庄。回乡第二天,他就扛着锄头钻进了招风岩的密林。左邻右舍笑着说“罗老回乡来锻炼身体享清福”,只有罗官章自己知道心里藏着的“大秘密”:解决了乡亲们的“粮袋子”,始终没有解决乡亲们的“钱袋子”。他始终觉得对乡亲们有种“亏欠感”,这次回乡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六十载党龄积淀的信仰自觉。回乡后的六千多个日夜,他领着村民们试种天麻、推广烟叶,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终让“宜昌小西藏”的贫瘠土地开出希望之花。这种选择背后,是对“人民”二字的刻骨铭心,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信仰在生命中的自然流淌。
伟大来自平凡,崇高寓于坚守,在罗官章身上,“不忘初心”不是抽象口号,而是具体行动。他辗转多省取经天麻种植技术,住20元一晚的旅店;他自掏腰包垫付种子钱,承担试种失败的全部风险……这些细节折射出的,是他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韧性和坚守。2000年深冬,因为锯割木材,罗官章被削掉了左手的两根手指,拆线当天他就揣着止痛药回到了试验棚。当第一粒天麻种子在冰天雪地破土而出时,这个倔强的土家族老汉哭的像个孩子。如今的牛庄乡,天麻地已从最初的220平方米扩展到1.68万平方米,乡民们盖起了小楼,开上了货车,而罗官章左手空荡荡的指节,成为了这座山最珍贵的“军功章”。当某些干部沉迷于“政绩工程”时,罗官章是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双手托举民生,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质朴真谛。
罗官章的精神高度在当今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当消费主义解构崇高,功利主义消解理想时,他向我们展示了信仰的力量可以超越物质局限。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执着;没有惊天动地,只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坚守。这种精神气质,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熠熠生辉的内在密码。从张思德到焦裕禄,从杨善洲到罗官章,一代代共产党人用生命接力诠释同一份初心,构筑起民族复兴的精神基石。
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罗官章这面镜子照见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需要日日拂拭的心灵明镜;人民情怀不是宣誓时的豪言,而是融入血脉的价值基因。当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想罗官章那样,把信仰种在泥土里,让理想结出果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便会愈发磅礴。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晚冬(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区经科局)
责编:沈素芬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