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一颗种子,一生坚守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4日16:5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海拔1800米的五峰县牛庄乡,罗官章在这里长眠。“党员就要像一颗种子,撒到大山里,就应该帮老百姓谋出路。”他生前经常说过的这句话,既是他对党员身份的注解,更是他一生践行的信仰。他用88载人生书写了一颗“种子”的坚守,在贫瘠的土地上孕育出致富的希望。

种子的本色,是落地生根的赤诚。从乡党委书记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再到退休后的“返工”,他始终将牛庄乡作为自己的主战场,就像他所说的那颗种子,在这片被称为“宜昌小西藏”的高寒地区扎根生长。退休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另一场攻坚的起点,他如同被风吹回故土的种子,无视山高路陡,毅然扎进这片他牵挂的土壤。这份赤诚,让他把买药外的余款悉数投入试验、接济乡亲,直至生命终点,工资卡余额仅剩38.83元;这份赤诚,让他在心脏搭桥手术后仍牵挂产业传承,叮嘱要培养种植大户带动乡亲。

种子的力量,是破岩而出的坚韧。100多次试验、3大本数据记录,磨破10多双鞋、甚至被锯片割断两根手指,脱贫攻坚的路上从无坦途,罗官章的“播种”之路布满荆棘。终于在2000年,第一粒天麻有性繁殖种子的诞生,如同种子冲破岩层的瞬间,照亮了深山的脱贫希望。此后二十余年,他带领乡亲们将天麻产业不断扩大,更延伸出中药材、高山蔬菜等多元产业,让“贫困大山”长出“致富果实”。这份坚韧,是“我不带头谁带头”的担当,更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

种子的传承,是生生不息的希望。他毫无保留地传授天麻种植技术,更用自己“种萝卜烂在地”的经历鼓劲失意青年,他悉心培养致富能手,带动71户贫困户增收91万元,让一人的独行变成一群人的接力。这些被他点燃激情的乡亲,成了新的“种子”,将自力更生的精神与致富技术传递开来。如今,这里人均年收入突破1.6万元,通村公路蜿蜒山间,新校舍、文化广场点缀乡村,穷山僻壤已然成为幸福家园。而他留下的7枚奖章、最后一笔520元党费、“不收乡亲一分份子钱”的遗愿,更化作精神的养分,滋养着更多党员干部扎根基层的信念。

38.83元可以用来做什么?或许只是一顿饭,一张电影票,一杯奶茶,但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数字,却承载着一位共产党员49年扎根山区的无悔奉献。而罗官章的“遗产”,又何止38.83元。他寒冬腊月守在山洞菌床边的“坚毅”;天麻种植试验失败7次、自费垫资20多万元却坚持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的“求索”;手指被菌种腐蚀溃烂也从未想过退缩,只因守着对乡亲们的“责任”……他的敢闯敢试、他的扎根实干,和焕然一新的牛庄,都是他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罗官章的一生,是千千万万基层扶贫党员的缩影。他们就像“渺小”的种子,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举,只是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扎根、生长。但他们却也不渺小,他们用坚守将初心写作誓言,在荒芜的岁月里点起不灭的希望,照亮前路漫漫征途,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向阳生长,诠释“平凡中的伟大”。

人之于天地,不过如蜉蝣一般,观天色乍明乍暗,已是朝生暮死,但因为这些“种子”们的存在,平凡的生命才有了滚烫的热量,短暂的时光才被赋予永恒的意义。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路上,也正是因为这些平凡一代代接续,这些渺小一层层累积,才有了“不可能”到“看得见”的改变,才有了如今日新月异的时代跨越。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宜昌市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湖北省道德模范、荆楚楷模……罗官章的一生有很多高光时刻,但最让他骄傲的,应该是自己这颗种子在牛庄的土地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如同他手中的天麻,为这里的乡亲们带来富饶和希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尤梦婷(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