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何以中国・家住长江边”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采访团踏入武汉经开区,长江的千年涛声与车谷的智造轰鸣在此交织成跨越时空的“文明和声”——一边是奔流不息的江水,承载着楚风汉韵的古老文明记忆;一边是智能车间的高效运转,奏响“中国车谷”向“世界车谷”加速跃迁的时代强音。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点城市的产业核心区,武汉经开区正以“生态为基、智造立谷、创新塑魂、开放赋能”的实践,在长江之畔勾勒出“何以中国”最生动的当代注脚。
岸线焕新,产业绿与生态蓝绘就“江绿共生”新图景。长江大保护的生态奇迹,在武汉经开区长江岸线有了真切回响。曾经,部分岸线被工业设施占据,生态底色略显黯淡;如今,“退岸还江、退企还滩”工程扎实推进,工业痕迹逐步褪去,自然本真加速回归。江风掠过新生的绿植,水鸟不时掠过水面,这幅“人江和谐”图景,正是武汉经开区践行生态优先理念的鲜活注脚。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更见实效,采访团探访的岚图汽车武汉工厂,废水处理后回用率超九成,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军山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落地见效,通过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设施,年滞蓄雨水能力超50万立方米。这些实践深刻诠释:长江既是孕育文明的母亲河,更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动脉,守护长江就是守护城市未来。
智造立谷,新质生产力激活“车谷跃迁”新动能。2024年11月14日,随着一辆岚图知音缓缓驶出东风云峰工厂,中国迎来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历史性时刻,这一里程碑让“中国车谷”的名字响彻全国。这家位于军山新城的新能源工厂,每118秒就有一辆新能源SUV下线,作为武汉经开区3年来投产的6家新能源整车工厂之一,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全球的生动缩影。武汉经开区的“智造密码”藏在“油电并举、零整协同”的产业格局中。2024年,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博雷顿武汉基地等整车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汽车产能超140万辆;岚图梦想家登顶国内高端新能源MPV销量冠军,东风奕派、路特斯“繁花”等多款新车密集投放,实现从主流到高端、豪华市场的全覆盖。核心零部件领域同样多点突破,采埃孚主动安全产品项目、安波福高压连接器工厂等相继落地,富奥股份汽车热管理系统项目签约入驻,世界500强企业持续追投彰显产业吸引力,“智造”动能持续澎湃。
创新为魂,人才聚与平台兴筑牢“发展根基”新支撑。当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原办公大楼“红柱子”变身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近600名研发人员入驻攻关“三电”、新材料等核心技术,“瓜田变桃李”的转型故事令人瞩目。这里不仅是研发高地,更是创新资源的聚合平台,东风&华为智能车控联合创新中心、车路云一体化创新联合体相继成立,未来交通实验室揭牌落地,一场场科技创新发布会在此释放前沿动能。更值得关注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两所“双一流”大学新校区相继建成,全省仅有的两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落户,武汉科教人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经开区创新发展的“胜势”。
开放赋能,市场活与品牌强拓宽“车谷出海”新空间。2024年的武汉经开区,促消费“火力全开”,“车谷造”汽车焕新消费季巡展走进汉口江滩、东湖风景区等多地,以“汽车+文旅”模式打造消费新场景;同时主动“走出去”,从长江之畔驶向黄河之滨,在兰州、南阳等地开展品牌推介,更组建“汽车出海联盟”,通过“跨境电商+汽车产业带”模式,成功打开摩洛哥、西班牙等15个空白市场。数据见证实力:2024年前11月社零额增速连续17个月保持全市第一,前三季度汽车出口额同比增长48.6%,预计全年出口12.9万辆,“车谷造”正享誉国内外。
当采访团镜头聚焦武汉经开区,所见皆是真实生长的图景:岸线的绿意、智能车间的节拍、创新平台的活力、出海车辆的身影,皆是“家住长江边”的生动注脚。从楚人的“筚路蓝缕”到车谷人的“敢为人先”,从工业基地到智造高地,长江始终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武汉经开区的实践,为“何以中国”写下真实注解:是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共生,是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的双向赋能,是内需扩大与对外开放的统筹推进,更是每一个车谷人用双手书写的幸福答卷。这条奔涌的长江,终将载着车谷的智造动能、创新活力与生态底色,向着更辽阔的未来前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琪(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