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大门开合之间,检验为民初心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5日15:59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半月谈记者走访多地乡镇政府,一些乡镇政府在大门口设置了道闸、岗亭、门卫,群众进出需要联系、登记,手续繁杂,一些群众啧有烦言,该报道引发网友思考“大门紧闭的背后是安全顾虑还是治理短视。”

“门难进”的背后是服务意识的缺失。一些乡镇政府出于安全保密等要求设置岗亭、门禁,考量合情合理,实则是将问题简单化,认为一拦便“万事大吉”,而简单的“拦住”,更多凸显出基层治理的自信缺失,与群众渐行渐远,群众“门难进”“事难办”,群众进出不方便,反映问题找不到人,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基层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群众抱怨“门难进”,更多不是在质疑手续繁琐,而是希望人性化服务更多,更便捷地办事,一道门拦住的不仅是群众,更是未来的发展基础。

消除群众对政府“门难进”的认识,需践行群众路线,搭起“连心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门难进,干群的距离就会远,与“门难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湖北当阳市21家机关单位的围墙接连倒下,32000平方米公共空间重归于民;夏收时节,河南滑县多个乡镇政府大院敞开大门,化身当地群众“晒粮场”。拆除有形的道闸岗亭易,拆除横亘在干群之间的“心墙”难,政府大门不能一开了之,而更需强化为民意识,转变作风,同群众打成一片,让群众的呼声都能被听到,群众的诉求都有回应,干群距离才会更紧密,基层治理的情感纽带才会越来越牢。

一扇“门”的开合,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通达与否,更是基层治理的转变,从“管理”到“服务”,政府服务应对群众需求保持敏感,更有温度,才能使政府大门从一道“关卡”真正转变为连接党心民意的“连心桥”,让每一扇敞开的门后,都是一个值得群众托付信任的温馨家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郑芳港(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团队、玉泉街道办事处)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杨虹磊】